空中快递、低空旅游、跨城通勤……这些正从概念照进现实的低空应用,背后是一场名为“先飞区”的试验。
清晨的浙江绍兴越城区,一架无人机携带着医疗物资从低空经济综合服务中心起飞,精准降落在医院楼顶;几乎同一时间,在四川成都,一架直升机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起飞,17分钟后稳稳降落在都江堰熊猫谷。
从江南水乡到川渝山区,低空经济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落地生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这一产业的重要试验田,低空经济“先飞区”正在全国多地铺开。那么,这些“先飞区”究竟在试什么?又将如何塑造未来的低空图景?

01 何为“先飞区”?低空经济的试验田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2025年4月,浙江省公布了11个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包括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鄞州区等地。
“先飞区”可理解为低空经济的创新试验田,其核心使命是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探路,在特定区域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这些试点在低空新基建建设、低空运作管理模式、低空服务保障模式等方面积极实践,力争形成制度性成果。
从国家层面看,发展低空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对地方而言,则是打造新增长点的重要机遇。
02 基础设施:搭建低空飞行的“骨骼”
任何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低空经济更是如此。“先飞区”的首要任务,就是搭建低空飞行的“骨骼”——包括起降场、通信网络、航路规划等硬件和软件设施。

德清莫干山机场作为长三角硬件最完备的A1类通用机场,拥有5.5万平方米停机坪、20000平方米机库,目前正推进机场扩建工程。安吉则结合天子湖通用航空机场,构建“一主两辅、八板块、二十起降点”的全域载人直升机基础设施网络。
绍兴越城区更是在全域布设了16套覆盖全域的政务无人机库,集中开工7个大中型起降场、50个小微起降场。同时,该区编制了全国首个区县级低空航路规划,将空域科学划分为三个层级。
在舟山,低空经济“先飞区”建设围绕“一核两线三统一四网五中心”的顶层规划展开,落实差异化、协同化的起降场点建设,并部署5G-A基站保障飞行安全。
03 应用场景:试出低空服务的价值
基础设施是骨架,应用场景则是血肉,是低空经济价值最直观的体现。各“先飞区”结合本地特色,培育了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
低空物流:从“肩挑背扛”到“空中直达”
在四川甘孜泸定县的大山深处,无人机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当地居民以往运输物资需耗时数小时甚至一整天在“手掌路”上艰难跋涉。
如今,大疆FC100运载无人机吊着80公斤电力绝缘子,仅用15分钟便轻松飞越了大渡河,飞上需6小时攀爬的险峰。
在绍兴越城区,全省首条常态化城市低空物流航线年飞行超4000架次,配送时效提升70%。富盛镇开通的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将物资运输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为急救药品运输争取了宝贵时间。
低空文旅:换个视角看风景
继City Walk之后,City Fly正成为旅游新潮流。在川渝地区,“熊猫专线”成功试飞,仅用17分钟即可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直达都江堰熊猫谷,相比传统地面交通约一小时的车程,效率大幅提升。
安吉凭借其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的优势,将低空经济与全域旅游深度绑定。德清生产的国产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投入安吉“空中看竹海”游览航线,成为游客体验的热门项目。
低空政务: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在山东日照,低空经济的价值体现在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日照市以实景三维技术赋能低空经济,搭建低空综合智慧管理平台,成为低空经济高效运转的“智慧中枢”。
在矿山巡检中,无人机结合实景三维模型,可对矿山开采范围、生态恢复情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交通执法领域,无人机沿着三维规划航线巡航,可快速捕捉违规停车、道路拥堵等情况。
04 产业集聚: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先飞区”不仅是应用场景的试验场,更是产业集聚的引力场。各地通过“先飞区”建设,吸引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群。
绍兴越城区立足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向低空经济整机、器件、系统三条产业链延伸。芯联集成作为亚洲最大的晶圆代工基地,为无人机提供核心芯片;本地传感器企业供应感知元件;软件公司开发飞控系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025年10月23日,大疆长三角配套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绍兴。从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到项目落地,短短117天,完成了从“纸上”到“地上”的关键跨越。
德清县则早早发力,经过十余年深耕,已构建起“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集聚低空研究院2家、制造及测试企业16家、运营企业16家,“低空飞行装备”产业集群更成功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
05 安全保障:筑牢低空飞行的生命线
低空经济要蓬勃发展,安全是前提和基础。“先飞区”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探索构建低空安全保障体系。
绍兴越城区打造了集成5G-A通信和多元感知技术的监管平台,在全国县域率先实现0-10000米空域全监视覆盖。
通过实行“一机一码”精准管理,已累计监测3.9万架次,查处“黑飞”795起,始终保持“零事故”记录。
舟山市在推进“先飞区”试点时,明确提出要构建“防、管、控、救”四位一体安全防护体系,从数据加密、空域管理、重点区域管控到应急救援,全方位筑牢低空安全防线。
日照市通过实景三维技术,结合防撞避障算法,可实时捕捉飞行器周围的树木、楼宇、线缆等潜在风险,真正实现无人机“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
06 未来展望: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当前,各“先飞区”的建设已进入提质升级的关键阶段,正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迈进。
德清正加速落子关键布局,力争2027年引进培育工业无人机、eVTOL等标志性企业5家、关键部件制造企业20家,实现AG100教练机年产50架的产能。
同时,深化“地信+低空”融合,打造全国首个低空实景三维导航地图,完善低空融合飞行安全管控平台。

川渝地区正推动低空文旅从“单线试飞”向“网络化布局”全面升级。川渝低空文旅走廊试飞活动将持续至2026年全年,覆盖范围将逐步拓展至川渝两地多个代表性景区。
越城的低空服务并未止步于本地,而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今年5月,长三角首条常态化低空公交航线升级为覆盖上海浦东、嘉兴平湖、嘉兴海宁、绍兴越城区和柯桥区的五地网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1小时跨城通达。
从乌篷船桨声欸乃到无人机桨叶呼啸,从青石板路到低空航路,中国低空经济“先飞区”的试验正悄然改变着区域发展的维度。德清的“低空智造”与安吉的“低空文旅”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探索出低空经济与区域特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舟山探索“低空+海洋”应用场景,为海岛地区提供低空经济发展的“舟山方案”。
“先飞区”试验的远非只是技术,更是制度创新、生态培育。当低空经济从试点走向普及,这些“先飞区”的经验将成为引领产业腾飞的重要力量。
来源:综合自中国交通新闻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央视网、四川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