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松延动力公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小布米”首发销售数据,成绩亮眼。其“小布米”购买链接上架仅短短3个小时销量便突破200台。据了解,“小布米”定位独特,被企业称为“全球首款万元内高性能人形机器人”,定价仅9998元,价格优势明显。松延动力相关人员姜哲源称,发布“小布米”旨在人形机器人全面走进家庭服务之前,先为用户带来情绪价值。此次销售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这款万元内高性能人形机器人的关注与认可,也为后续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市场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2、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心脏介入手术完成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实施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心脏介入手术。中法专家借助远程控制平台,跨越超1万公里,实时联动、同步操控位于厦门导管室的机器人系统,为患者完成二尖瓣修复术(TEER)。手术中,在法专家实时接入厦门系统精准导航操控,厦门导管室内机器人精确运转,团队实时监测。手术约1小时,信号稳定、操作精度达亚毫米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出院。该手术极具挑战性,此次采用的机器人系统由厦心医院自主研发,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手术获波尔多大学医院专家高度评价,称其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球医疗合作树立新典范。

3、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暨应用推广中心正式启用

近日,位于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的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暨应用推广中心正式启用。据悉,该基地总投资近2亿、面积超1.5万平方米,是政企共建平台,集“室内精准测试+室外场景验证”于一体,破解人形机器人量产难题。室内实验区,机械力学实验室模拟高强度场景考验机器人稳定性,高低温湿热箱开展极端气候测试,光学动捕实验室转化手势指令,调配区保护原型机。室外测试场构建1∶1真实环境,锤炼实战能力。作为杭州市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核心部分,基地整合多项功能,组建中试服务联盟。揭牌当日,多家企业现场签约。该基地投用,强化杭州机器人产业创新体系,为全国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杭州样本”。

4、“DNA花朵”微型机器人可自适应环境变化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DNA花朵”微型机器人,它由DNA与无机材料结合的特殊晶体构成,是极具动态性的微型材料之一,能在几秒内迅速折叠与展开,具备自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据悉,该微型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源于自然界生物通过环境变化调节行为的现象,关键在于DNA在花形晶体内的排列方式,可通过内部DNA结构自我控制。环境酸性变化时,它会闭合或张开,进而控制化学反应、与细胞互动等。目前该技术处于早期测试阶段,但前景广阔。未来或可注射入人体靶向治疗肿瘤,还能用于环境清理、数字存储,每茶匙能存海量数据。
5、人工视觉技术PRIMA助力70岁失明奶奶重见光明

近日,《Nature》刊登新研究,人工视觉技术助70岁希拉·欧文重获光明。她15年前确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后失明,阅读是其最大执念。2022年,她参与世界首创的PRIMA人工视觉研究,术后能独立认出罐头小字。据悉,AMD分干性和湿性,晚期干性患者超500万,生活受严重干扰。此前多数治疗方案只能延缓视力丧失,而PRIMA可逆转恢复视力。它成为光敏细胞替代物,由植入物和特殊眼镜组成,能恢复功能性中央视力。临床实验中,84%患者恢复功能性中央视力,80%患者视力水平上升。PRIMA由Science Corporation研发,其创始人Max Hodak是Neuralink联合创始人。目前,PRIMA已提交欧洲监管申请,FDA批准程序同步进行,但系统仍有局限性,研究团队正开发下一代产品。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