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架构已成主流,这一环节价值凸显

电子发烧友网 2025-10-28 07:0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吴子鹏)从私有架构走向开放架构,这股浪潮正在深刻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作为一种开放的指令集架构(ISA),RISC-V 凭借其开放性和模块化设计,为开发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正从早期采用者阶段跨越到主流市场。

RISC-V架构已成主流,这一环节价值凸显图1
RISC-V已进入主流市场,图源:新思科技
根据咨询公司 SHD Group 的研究数据,2024 年全球 RISC-V 芯片的出货量超过 18 亿颗,2030 年将突破 160 亿颗,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0%。如今,几乎所有半导体厂商都有在研的 RISC-V 芯片项目。同时,超大规模企业、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等也在积极参与其中。然而,RISC-V 的定制化优势也带来了验证领域的新课题:如何在满足多样化设计需求的同时,确保芯片质量达到业界标杆水平为此,新思科技Synopsys经过七年多的 RISC-V 验证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验证方法论,助力整个行业应对这一挑战。

RISC-V架构已成主流,这一环节价值凸显图2
全球RISC-V芯片市场规模,图源:新思科技

RISC-V 的价值与挑战



RISC-V 的模块化 ISA 允许开发者根据特定需求添加或去除相关功能,从而打造出真正适配特定应用场景的处理器。这一特性使得无论是物联网领域的微控制器(MCU)、AI 场景的专用加速器,还是高性能应用处理器(CPU),都能在 ISA 与微架构层面实现深度定制,基于 RISC-V 构建 “领域专属处理器”,进而形成业务差异化优势。

这种创新模式具有极高的技术灵活性,重塑了整个产业链的成本结构与创新节奏。以芯片创新为例,过去十多年,SoC 的差异化更多围绕主频、制程、外围接口等维度展开,如今 RISC-V 的模块化 ISA 将差异化创新重新从封装层面拉回内核层面让内核再次成为技术壁垒。

从商业视角来看,RISC-V 的模块化 ISA 让 CPU 设计回归“菜单点菜”模式,也可形象地称为“搭乐高式”芯片设计。而传统架构(x86/ARM)采用的是“套餐”模式:无论是手机 SoC 还是车载 MCU,都必须为可能根本用不到的浮点运算、SIMD(单指令多数据)等特性支付成本。

然而,随着 RISC-V 的普及,验证挑战也日益凸显。RISC-V 芯片验证面临设计复杂性、资源限制及验证效率等多重难题,具体表现为:

难题一:设计源头与场景的多样性
RISC-V 芯片的设计源头可能是自研、开源 RTL或供应商授权 IP,部分场景还需添加自定义指令(如 DSP 指令、矩阵乘法指令)芯片面向外部软件开发,还需额外验证边角案例Conner Case揭示系统在极限状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难题二:用户与开发者的质量预期偏差
终端用户期望 RISC-V 芯片质量对标基于 ARM 架构的芯片,后者需通过 10¹⁵次验证周期(相当于 1 万台 RTL 模拟器全年 24/7 不间断运行)确保稳定性但多数 RISC-V 芯片开发者面临专业能力、验证方法论与资源的三重缺口,难以弥合这一质量鸿沟。

难题三:团队经验的适配难题
多数验证工程师更擅长 SoC 级验证,缺乏处理器全面验证的经验。尽管处理器验证与 SoC 验证一样需要全面技术支持,但前者对参考模型的质量和功能完整性要求更高。因此,设计团队需深度参与验证流程,如何实现高效协同成为项目落地的关键挑战。

RISC-V全面验证价值凸显



由此可见,在 RISC-V 生态中,处理器 IP 开发者与终端用户之间存在显著的“验证认知差”其开放性、模块化和可定制化特性进一步加剧了状态空间的复杂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验证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套完善的验证计划:整合动态验证与形式化验证技术,覆盖所有可能的指令组合和状态转换,确保最终设计出来的 RISC-V 芯片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

全面验证方法将从技术、应用、生态三大维度赋能 RISC-V 的发展。首先,该方法能应对 RISC-V 架构的复杂性,弥补开源生态中的质量缺口——通过标准化验证流程和经过硅验证(Silicon-proven)的工具链,确保设计符合规范且具备硬件可靠性同时,它不再依赖手动编写测试用例,可显著提升验证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其次,全面验证方法能保障安全与功能正确性。当前,RISC-V 芯片应用已延伸至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对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的要求更为严苛。过往案例表明,即便 100% 设计正确的芯片,也可能因环境条件、α 粒子碰撞、硅老化效应等问题出现安全隐患而借助功能覆盖率(Functional Coverage)和形式化验证工具,可有效保障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

最后是生态层面的加持全面验证方法不仅是质量保障工具,更是推动 RISC-V 生态扩展的关键它能显著提升各行业使用 RISC-V 芯片的信心,进一步促进产业繁荣。

新思科技提供一站式 RISC-V 验证解决方案



作为半导体、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及软件安全等产业的核心技术驱动者,新思科技始终走在 RISC-V 验证领域的前沿,构建了一套覆盖形式化验证动态验证的完整方案。

RISC-V架构已成主流,这一环节价值凸显图3
新思科技RISC-V处理器验证方案,图源:新思科技

形式化验证:为 RISC-V 设计提供全面的分析和调试技术



形式化验证利用数学逻辑证明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无需依赖测试用例。新思科技的 VC Formal 是业内主流的形式验证工具,原生集成 Synopsys VCS®、Verdi®、VC SpyGlass™、VC Z01X 故障模拟及其他新思科技设计与验证解决方案。针对 RISC-V 处理器单元设计的特性,VC Formal 提供的核心能力包括:


在这个环节里,新思科技提供完整的 RISC-V 断言 IP 库,包含各类高性能、优化后的 RISC-V 断言 IP,可用于验证标准总线协议,且兼容新思科技 VC 形式解决方案与 VCS 仿真。用户可直接调用该 IP 库,无需从零构建断言 IP,大幅缩短验证启动时间。

动态验证:让 RISC-V 庞大的状态空间不再棘手



由于 RISC-V 是一套基于开放标准的 ISA设计人员可自由设计和扩展定制处理器,同时仍能与不断发展的配套工具及软件生态系统保持兼容。但对于验证工作而言,RISC-V 这一特性导致状态空间极速膨胀。动态验证通过模拟实际运行场景,确保 RISC-V 处理器功能正确性。新思科技在该领域提供的核心工具包括 ImperasDV 协同仿真环境、STING 测试生成工具等同时设计人员还可借助新思科技的 AI 助手 ——VSO.ai 加速动态验证进程。

其中,ImperasDV 是 RISC-V 处理器动态验证的核心平台,关键组件包括 ImperasDV、ImperasFPM、RISC-V 验证接口(RVVI)、ImperasFC,核心逻辑为 “RTL 与参考模型并行仿真 + 实时状态对比”,可有效覆盖 RISC-V 处理器庞大的状态空间。ImperasDV 提供锁步比较设计验证方法,允许在 SystemVerilog 环境中运行被测设备(DUT)并构建自动化验证平台,且能与新思科技的 VCS 仿真工具和 Verdi 调试工具无缝集成,进一步提升验证效率。此外,ImperasFC 针对 RISC-V 指令集架构的每一项扩展提供自动化功能覆盖,解决了传统动态验证中 “手工编写测试用例效率低、覆盖不全” 的问题。

STING 是用于验证 RISC-V 处理器和 SoC 的随机自检测试生成器,支持多核架构,并可配置整个系统的地址空间、缓存层级等参数。通过在底层随机生成测试场景,STING 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复杂硬件的验证,加速验证过程。同时,STING 提供多样化测试开发机制(包括约束随机测试、定向测试、复杂场景测试等),兼顾灵活性与易用性,可提升测试覆盖面与准确性此外,它还支持 “左移” 验证流程,同一套测试激励可贯穿多平台,减少重复开发工作量。

综上所述,新思科技的 RISC-V 验证方案通过 “动态 + 形式化” 的技术整合,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可落地、高可靠的验证路径。该方案不仅解决了当前 RISC-V 验证的核心痛点,更支撑了 RISC-V 生态的多元化扩张,成为推动开放架构在各垂直领域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RISC-V
more
匠芯创M7000系列:双核RISC-V+300ns HCL,割草机器人高可靠低功耗新解
跃昉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支持超128核RISC-V RVA23企业级模拟平台LeapEMU,助推RISC-V迈向高性能计算
车用RISC-V芯片,英飞凌最新分享
Imagination黄音:graphic将成为RISC-V生态关键增长点
RISC-V架构已成主流,这一环节价值凸显
免费赠送:RISC-V和国产AI芯片产业发展白皮书!
全球首款RiSC-V企业级模拟平台,跃昉科技LeapEMU正式亮相
AOV技术迈入3.0:RISC-V+NPU+边缘AI,AOV芯片企业角逐AI视觉新赛道
气敏传感器、通信芯片、DSP芯片、CPU芯片、计算机主板、RISC-V单板计算机 新品集结!湾芯展邀您见证创新力量
隼瞻科技亮相2025中国 RISC-V 生态大会,解锁端侧AI专用处理器敏捷开发新范式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