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驱动电路设计指南

面包板社区 2025-08-13 15:59
资讯配图

011

基础原理部分
文档首先详细讲解了SiC MOSFET的结构特点
资讯配图

平面型和沟槽型两种结构对比


关键的寄生电容参数(Cgs、Cgd、Cds),以及栅极充电特性的三个阶段。

这些内容我公众号以前已经写了很多,这里不再重复说了。

资讯配图

寄生电容等价回路


这些基础知识对理解后续驱动设计非常重要。

021

驱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SiC MOS管开关快是优点,但也带来一堆头疼问题:
资讯配图

同步整流方式 BOOST 回路


资讯配图

器件的损失波形


资讯配图

VDS 浪涌波形- RG_EXT 特性


浪涌电压是指MOS管开关过程中,由于电流快速变化(di/dt)和寄生参数影响,在栅源极间产生的异常电压尖峰,主要包括两种现象:

一是"正电压上升"(由米勒电容耦合和回路电感引起,可能导致自导通)

资讯配图

栅极-源极电压的动作示意等效回路图(LS 侧导通时)



二是"负浪涌"(电流换流时源极电感效应将栅极电压拉低)。

资讯配图

栅极源极电压的动作示意等效回路图(LS 侧关闭时)


这种瞬态电压波动开关速度栅极电阻值PCB布局寄生电感密切相关,较大的栅极电阻可以抑制浪涌但会增加开关损耗,需要通过优化驱动电阻、添加栅源电容或采用负压驱动等措施来有效控制。



MOS管在不应导通时,因栅极电压异常升高而意外导通,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半桥电路中当一侧开关管快速导通时,通过米勒电容(Cgd)耦合使另一侧管子的栅极产生正电压尖峰,若超过阈值电压(VGS(th))就会导致上下管同时导通形成短路。

资讯配图

自导通时的 LS 电流

这种现象与开关速度、栅极电阻密切相关,表现为电流波形中出现异常导通电流,可能引发器件损坏,需要通过优化栅阻、添加米勒钳位电路或负压关断等措施来预防。


031

驱动器选型要点

1、普通MCU那点输出电流根本带不动 SiC MOS管,必须靠栅极驱动器IC来放大信号。栅极驱动电压是确保功率器件可靠工作的关键参数,ROHM的SiC MOS管推荐使用15~18V的正向驱动电压(VGH)和0V的关断电压(VGL)。

资讯配图

LowSide 型”栅极驱动回路概要



2、控制电路的电平转换

 在大多数时候,咱们的栅极信号源的微控制器 (MCU) 的 GND电平与功率器件的源电平(VS_HS,VS_LS)往往是不同的,为了施加最佳的栅极-源极电压,需要对 MCU 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这也是栅极驱动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资讯配图

电平转换”型栅极驱动回路


3、隔离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

在高压大电流应用中,主电路可能达到几百伏电压和几十安电流。如果控制系统和功率电路之间没有电气隔离,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漏电甚至触电危险。因此必须使用带隔离功能的栅极驱动IC,这样即使功率侧出现异常,也能有效保护控制电路和使用者的安全。

资讯配图

“绝缘型”栅极驱动回路


041

驱动电路设计指南

这一节的内容较多,大家可以自己下来查看,简单介绍一下,栅极驱动器集成电路隔离的三种方法:光耦隔离磁隔离容隔离


光耦隔离:光耦合由一个发光元件(发光端)和一个受光元件(受光端)组成,输入光耦合器的电流信号通过内部元件转换成光信号,并从发光端传输到受光端。

资讯配图

光耦隔离

磁隔离:这种方法在输入和输出端使用线圈,在隔离的线圈之间传递信号。

资讯配图

磁隔离

容隔离:使用 SiO电容、实现输入侧(Transmitter)和输出侧(Receiver)的绝缘、在被绝缘的电容之间传递 AC 信号。

资讯配图

容隔离

光耦隔离虽然成本低,但存在寿命短、速度慢的缺点;

磁隔离和容隔离则具有集成度高、寿命长的优势,特别是CMTI(虑共模瞬态抗扰度)抗干扰能力更强(100V/ns vs 光耦的50V/ns),更适合SiC MOS管等高速开关应用

后面还讲了栅极驱动电压,电流能力,峰值电流的计算,电路功耗,驱动电阻的选择,保护回路的设计。



051

驱动电路设计的具体案例

案例有元件选型依据和计算过程,并附有完整参考电路图,照着抄作业也能少走弯路。

资讯配图

SCT4018KR 栅极电路图示例

SiC MOS管性能强,但驱动设计得仔细——电压、电阻、布线、保护一个都不能马虎。

061

总结
1、新手先啃透寄生电容和米勒平台,这是理解开关过程的关键。
2、调电路时,示波器盯紧Vds和Vgs波形,比公式更直观。
3、散热设计要留足余量。
实在搞不定?可以参考大厂设计,准没错!
推荐:
TI 大涨价,6万个型号涨幅最高超30%
特朗普改口:陈立武的成功令人惊叹
给老婆做一个与米家联动的小夜灯
PID学习太痛苦?这个开源库让你效率翻倍!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驱动
more
2025年中国肉毒素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在颜值经济与医疗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肉毒素行业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图]
全栈芯基建:Marvell重构AI芯片高速公路(二)光互连与封装革新,驱动2025 AI芯基建爆发
盖世汽车供应链:透视中国电驱动系统产业
中国“AI+”城市治理解决方案行业驱动因素、未来趋势及面临挑战
操盘亿元项目的IT销售老将,驱动业绩3倍增长的秘诀原来是……
26.95万元起!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已上线
11款新品重磅亮相,以“N+种可能”驱动制造业数智跃迁
VLSI 2025:从原子仿真到3D DRAM的技术革命(一)数字孪生驱动半导体制造革新
英飞凌EiceDRIVER™系列驱动器IC和评估板免费申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团队揭示中国河川径流下降现象及驱动机制 | Science Advances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