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

平面型和沟槽型两种结构对比
关键的寄生电容参数(Cgs、Cgd、Cds),以及栅极充电特性的三个阶段。
这些内容我公众号以前已经写了很多,这里不再重复说了。

寄生电容等价回路
021

同步整流方式 BOOST 回路
开关损耗大:开关频率越高,损耗越高,器件发热越大。

器件的损失波形
浪涌电压:关断瞬间,可能产生很高的浪涌电压,一不小心就超压炸管。

VDS 浪涌波形- RG_EXT 特性
浪涌电压是指MOS管开关过程中,由于电流快速变化(di/dt)和寄生参数影响,在栅源极间产生的异常电压尖峰,主要包括两种现象:
一是"正电压上升"(由米勒电容耦合和回路电感引起,可能导致自导通)

栅极-源极电压的动作示意等效回路图(LS 侧导通时)
二是"负浪涌"(电流换流时源极电感效应将栅极电压拉低)。

栅极源极电压的动作示意等效回路图(LS 侧关闭时)
这种瞬态电压波动与开关速度、栅极电阻值和PCB布局寄生电感密切相关,较大的栅极电阻可以抑制浪涌但会增加开关损耗,需要通过优化驱动电阻、添加栅源电容或采用负压驱动等措施来有效控制。
自导通:
MOS管在不应导通时,因栅极电压异常升高而意外导通,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半桥电路中当一侧开关管快速导通时,通过米勒电容(Cgd)耦合使另一侧管子的栅极产生正电压尖峰,若超过阈值电压(VGS(th))就会导致上下管同时导通形成短路。

自导通时的 LS 电流
这种现象与开关速度、栅极电阻密切相关,表现为电流波形中出现异常导通电流,可能引发器件损坏,需要通过优化栅阻、添加米勒钳位电路或负压关断等措施来预防。
031
1、普通MCU那点输出电流根本带不动 SiC MOS管,必须靠栅极驱动器IC来放大信号。栅极驱动电压是确保功率器件可靠工作的关键参数,ROHM的SiC MOS管推荐使用15~18V的正向驱动电压(VGH)和0V的关断电压(VGL)。

LowSide 型”栅极驱动回路概要
2、控制电路的电平转换
在大多数时候,咱们的栅极信号源的微控制器 (MCU) 的 GND电平与功率器件的源电平(VS_HS,VS_LS)往往是不同的,为了施加最佳的栅极-源极电压,需要对 MCU 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这也是栅极驱动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电平转换”型栅极驱动回路
3、隔离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
在高压大电流应用中,主电路可能达到几百伏电压和几十安电流。如果控制系统和功率电路之间没有电气隔离,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漏电甚至触电危险。因此必须使用带隔离功能的栅极驱动IC,这样即使功率侧出现异常,也能有效保护控制电路和使用者的安全。

“绝缘型”栅极驱动回路
041
这一节的内容较多,大家可以自己下来查看,简单介绍一下,栅极驱动器集成电路隔离的三种方法:光耦隔离、磁隔离和容隔离。
光耦隔离:光耦合由一个发光元件(发光端)和一个受光元件(受光端)组成,输入光耦合器的电流信号通过内部元件转换成光信号,并从发光端传输到受光端。

光耦隔离
磁隔离:这种方法在输入和输出端使用线圈,在隔离的线圈之间传递信号。

磁隔离
容隔离:使用 SiO2 电容、实现输入侧(Transmitter)和输出侧(Receiver)的绝缘、在被绝缘的电容之间传递 AC 信号。

容隔离
光耦隔离虽然成本低,但存在寿命短、速度慢的缺点;
磁隔离和容隔离则具有集成度高、寿命长的优势,特别是CMTI(虑共模瞬态抗扰度)抗干扰能力更强(100V/ns vs 光耦的50V/ns),更适合SiC MOS管等高速开关应用。
后面还讲了栅极驱动电压,电流能力,峰值电流的计算,电路功耗,驱动电阻的选择,保护回路的设计。
051
案例有元件选型依据和计算过程,并附有完整参考电路图,照着抄作业也能少走弯路。

SCT4018KR 栅极电路图示例
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