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具身智能大讲堂

►全球竞速:具身智能成大国科技博弈新焦点
翻开2025年的科技发展图谱,具身智能已然成为大国竞争的"必争之地"。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AI法案》构建技术壁垒,欧盟以《人工智能法案》争夺标准制定权,中国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培育重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是各国对下一代生产力制高点的争夺。

在国内政策层面,具身智能已形成"中央定调-部委推进-地方落地"的完整支持体系。工信部先后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和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政策;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突破100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圳则瞄准百亿级企业培育和千亿产业规模目标。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力,为具身智能应用落地提供了肥沃土壤。
►低空智能:当机器人学会"飞翔"
在30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具身智能正悄然引领一场变革。作为具身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低空具身智能聚焦于飞行具身智能体的研发与应用。在多模态大模型训练与在线推理等技术的支撑下,低空飞行具身智能体已具备群体协同、实时通信、端到端计算决策等复杂能力,实现了从环境感知到任务执行的完整技术闭环。
执行类应用:从单机作业到群体协同
低空具身智能体在执行任务时展现出高度自主性。其技术栈覆盖感知、认知、控制全流程,可完成自主飞行、抓取操作、载人运货、灭火救援等多样化任务。

以立体交通场景为例,低空飞行器通过实时路径规划避开地面拥堵,实现紧急物资的快速响应运输。在灾区救援中,搭载摄像头与传感器的飞行器可穿透烟雾与废墟,进行灾情监测与人员搜救,显著提升救援效率。
识别类任务: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分析
低空具身智能体的另一核心应用在于信息采集与分析。通过搭载高精度摄像头与多类型传感器,飞行器可实时采集地面数据,完成交通监测、灾情分析、设施巡检、地理气象监测等任务,为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在空管边界等受限空域,低空飞行器可通过持续巡航监测,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置非法入侵行为,有效维护空域运行安全;在厂区、管线等设施巡检中,它们能精准识别设备异常或故障点,提升巡检效率与精准度。
►机器人具身智能:多领域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如果说低空智能拓展了机器人的活动维度,那么地面机器人则通过具身智能实现了能力跃迁。从工厂到家庭,从商场到矿区,这些拥有"物理身体"的AI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实际应用价值。
工业生产与物流搬运:效率提升新方案
在工业生产和物流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成为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工具。这类机器人凭借灵活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与物流模式,并在多个实际场景中得到验证。
在物流搬运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应用于货物装卸、仓储作业和物流系统集成等环节。
2024年6月,Agility Robotics与GXO达成多年合作协议,部署Digit机器人实现自动化货柜装卸,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

2025年2月,Apptronik与捷普合作开发智能仓储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在仓库环境中的应用。

同年6月,星动纪元与北自科技达成战略合作,采用“基础技术+场景开发”模式,推动物流场景的工程化落地。

在工业生产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主要服务于汽车制造、电子装配和柔性制造等场景。

2024年3月,Apptronik与奔驰合作,将Apollo人形机器人引入生产线;同年7月,Figure AI也与宝马达成协议,探索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2025年2月,魔法原子MagicBot在追觅科技智能工厂投入实际生产任务。

此外,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机器人于2025年3月在极氪智慧工厂完成多场景协同实训,展现了其在复杂制造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这些实践案例表明,具身智能机器人正从单一功能应用向系统化解决方案发展,其应用价值已在工业生产和物流领域得到初步验证。
娱乐服务:人机互动新形态
娱乐服务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热门应用领域,在娱乐服务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推动人机交互模式创新,机器人赛事成为技术验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这类应用不仅验证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能力,更展现了其在复杂交互场景中的发展潜力。
机器人体育竞技是具身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
2024年4月,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多部门举办全球首个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创造了人机同场竞技的新场景,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获得3.5亿次阅读量。
2025年8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围绕26个赛项展开角逐,全面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和智能决策方面的技术突破。

在竞技对抗类赛事方面,2024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吸引了45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全网曝光量超过4000万次。

同年7月,RoboCup人形组比赛中,清华火神队与中国农大山海队包揽冠亚军,与国际强队同场竞技,验证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全栈技术能力。

这些赛事活动表明,具身智能机器人正从单一功能展示向多元化交互场景拓展。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也为娱乐服务领域的人机协作探索了新的可能性。
科研教育:技术创新新平台
在科研教育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这类机器人通过物理交互、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的整合,为科研实验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
在科研工具开发方面,多家企业推出了专业化的机器人平台。

方舟无限研发的机械臂支持大模型训练、具身智能算法验证等科研需求;星海图技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了桌面清理、果汁调配等复杂任务的自主完成。2024年4月,Physical Intelligence在开发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π0.5时,就采用了这两家企业的产品进行开放世界泛化能力研究。

在教育应用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正在降低研发门槛。乐聚同期发布的人形科研训练场KUAVO,包含100万帧实机数据、六大场景和二十种常见物体,配套完整的工具链,已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用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逐际动力推出的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平台TRON 1,则通过整合多种功能特性,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工具。

这些应用案例显示,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在从单一实验设备向综合性科研平台转变。通过提供标准化的硬件和开发环境,这些平台不仅加速了技术研发进程,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会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新助力
在公共服务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逐步拓展应用场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支持。这类机器人通过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能力,在公共安全、文旅服务、助老助残等方面展现出应用潜力。
在公共安全方面,2024年春节期间,众擎人形机器人PM01在深圳景区参与治安巡逻,与警务人员协同维护秩序,验证了机器人在人流密集场所的执行能力。

文旅服务领域也出现了创新应用。2024年4月,成都文旅集团推出"泛文旅机器人场景应用服务",探索智能机器人在景区导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模式。

助老助残方向同样取得进展。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正式启动,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养老护理等场景的落地应用。

这些应用案例表明,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在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持续拓展,为城市智慧化建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家庭应用:生活服务新选择
在家庭服务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逐步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的转变。这类机器人通过环境感知和任务执行能力,在家务协助和情感交互两大方向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家务协助方面,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实现多项实用功能。挪威1X Technologies于2024年推出的家务人形机器人Neo Gamma,以及优理奇的"Wanda"机器人,都展现了在家庭场景中的服务能力。
星尘智能AI机器人能够完成做饭、泡茶等复杂家务任务,越疆人形机器人则实现了从早餐制作到客户接待的系列服务。这些产品通过远程操控、智能巡检和应急响应等功能,正在改变传统的家庭服务模式。

在情感交互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现出更人性化的服务能力。
首形科技开发的"情绪基座模型"显著提升了机器人情感交互水平,数字华夏推出的仿人机器人"夏澜"具备出色的情感表达能力。
珞博智能的情感陪伴类AI硬件产品能够实现自然的情绪互动,而玄源科技专为儿童设计的陪伴机器人YONBO,则提供了个性化的情感支持方案。

这些创新让机器人从单纯的工具逐步转变为具有情感连接的家庭伙伴。随着感知技术和交互算法的持续优化,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家庭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为现代家庭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商业零售服务:服务升级新路径
在商业零售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成为服务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这类机器人通过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能力,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服务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商业价值。
在无人零售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实现多项实用功能。
Sanctuary AI展示了机器人使用扫码枪的技术能力,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领航者2号NAVIAI"验证了零售机器人的可行性。

银河通用与美团买药合作开发的Galbot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已在北京6家门店实现常态化运营,能够完成自动上下货和药店值守等工作。

在门店导购方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同样取得显著进展。奇瑞旗下墨甲机器人在马来西亚4S店完成海外商业验证,星动纪元服务人形机器人Q5在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开展实地服务,星尘智能机器人则以"机器人店长"身份在京东mall与顾客互动。

这些应用案例表明,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胜任产品推荐、顾客接待等导购工作。随着技术持续优化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零售服务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提升,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安全应急作业:高危作业新方案
在安全应急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逐步成为高危作业的重要替代方案。这类机器人通过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能力,正在改变传统的安全作业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技术价值。
在巡检维修方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实现多项实际应用。

云深处机器狗于2024年初进驻宁夏戈壁滩无人区,为升压站提供智能化巡检服务,巡检精准度达到96.5%。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中国电科院人工智能所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推动电力巡检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在高风险作业方向,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七腾机器人推出的四足防爆机器人满足国家Ex IIB T4 Gb防爆等级要求,成功入选"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盛典"十大案例。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填补了我国在特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空白,专为化工、核工业等高危场景设计。

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和应用场景深化,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价值将得到更充分体现,为高危作业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AI终端智能:重新定义人机交互
在AI终端领域,具身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人机交互方式。通过将数字大脑Agent与各类终端设备深度融合,具身智能为传统交互模式带来了突破性变革。
智能交通
在智能交通方向,百度文心大模型于2023年初落地吉利银河系列车型,显著提升了车载系统的决策能力和交互体验。这一合作成为具身智能技术在移动场景中的成功应用。

穿戴设备
穿戴设备领域同样取得重要进展。灵伴科技开发的AR智能眼镜通过集成具身智能技术,实现了信息实时显示和交互功能,其创新应用在2024年初获得央视新闻报道。

虚拟具身代理
虚拟具身代理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023年7月,央视《2024中国·AI盛典》节目推出以主持人为原型的AI数字人"小小尼"、"小凡"和"冰冰",展示了具身智能在虚拟形象塑造和实时交互方面的技术突破。

行业应用平台
在行业应用平台方面,商汤科技推出的医疗大模型通过具身智能技术,有效提升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这类平台正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设备向系统化解决方案发展。

当前实践表明,具身智能技术正在从专用设备向多元化终端渗透。随着技术持续演进和应用场景拓展,AI终端智能将为人机交互带来更多可能性,推动智能设备向更自然、更高效的交互模式发展。
►未来已来:具身智能的挑战与机遇
站在2025年的中点回望,具身智能的应用广度已超出多数人预期,但技术深度仍存在明显瓶颈。运动控制的精确性、复杂环境的适应性、长周期任务的可靠性,这些技术难题的突破将决定产业发展的速度。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研发持续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具身智能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从实验室demo到规模化应用,这场由具身智能引领的产业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像今天使用智能手机一样,自然而然地与各类具身智能体共同生活、工作——那时回望今天,2025年或许正是这场革命的肇始之年。
END
往
期
精
选
科技热点
大咖观点
热点评论
新品速递

微信号|具身智能大讲堂
专注AI具身智能产业前沿话题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具身智能大讲堂】读者讨论群,共同探讨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添加微信号(19016903753)具身智能大讲堂客服 备注“具身茶谈”可进入交流群。
兼职作者&投稿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添加微信:具身智能大讲堂客服(19016903753,手机与微信号相同)。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