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出“永动”传感器:光照即工作!灵敏度狂飙20倍?

电子技术设计 2025-09-02 15:38

近日,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研究团队宣布,成功开发出一款无需外部电源即可工作的全球最高性能的无源光传感器,为可穿戴设备、生物信号监测、物联网设备、自动驾驶汽车及机器人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资讯配图

传统光传感器多采用硅基半导体,其对光的响应性较低,限制了性能提升。而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二维半导体材料MoS(二硫化钼),虽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但其超薄的特性使得通过掺杂工艺调节电学性能变得极为困难,从而制约了高性能光传感器的实现。

面对这一技术瓶颈,该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引入了“范德华底电极”和“部分栅极”结构,避开了对传统掺杂工艺的需要。研究团队利用范德华力将电极轻柔地附着于二维半导体MoS底部,形成“范德华底电极”。这一设计避免了传统金属电极对半导体晶格结构的损伤,确保了二维半导体原始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高效的电信号传输。然后,通过在二维半导体的部分区域施加电信号,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实现了类似PN结的功能,即一侧表现为P型(空穴多),另一侧表现为N型(电子多)。这种“部分栅极”结构无需掺杂即可精确控制半导体的电学特性,显著提升了光传感器的性能。

得益于上述创新技术,新开发的无源光传感器在灵敏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无需外部电源,在光照下即可非常灵敏地产生电信号。其光响应度超过21 A/W,较传统有源传感器高出20倍以上,是硅基无源传感器的10倍,MoS基传感器的2倍以上。如此高的灵敏度使得该传感器在生物信号检测及暗光环境下仍能保持卓越性能。

研究人员指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无需掺杂工艺即可控制电流流动的PN结,这项技术不仅限于传感器领域,还可应用于智能手机及电子设备内部的关键电控部件,为未来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与无源化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Ricardo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传感器
more
吉林大学|受蝎子启发的仿生传感器助力六足机器人实现“狩猎”行为
2025年中国磁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前景展望:市场高速增长,规模近百亿元,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图]
2025年中国流量传感器行业分类、市场规模、产业链上下游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马斯克炮轰激光雷达!传感器太多会“打架”,纯视觉才是王道!
六维力传感器杀入千元档,航凯微电砸碎行业天花板!
为何“扭力传感器+伺服控制”才是高精度旋盖机的天花板?
卧龙电驱递表港交所,冲刺A+H上市;上市公司拟2.13亿元收购六维力传感器企业 | 一周资本大事件
Nat  Electron:一种用于监测疲劳水平的软磁弹性传感器
vivo X300系列将全球首发索尼LYT-828传感器
Chem Eng J:一锅法构建多功能仿生纳米酶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复杂环境超灵敏检测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