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能够被李泽湘看中,并进入他的孵化体系?在选人标准上,李泽湘早期更看重这个人的院校出身、专业成绩,但后来逐渐更看重这个人对创业、创新是否抱有激情,是否有自己的热爱,并且能够从热爱中不断总结探索,形成使命感。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正是李泽湘选人的关键途经。这场比赛每年会围绕特定主题设计任务,要求参赛团队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的条件下完成机器人研发与竞技。而早在2004年,李泽湘就把ROBOCON机器人竞赛搬进港科大的课堂,推出了一门机器人的比赛与设计课,让学生组队自主打造机器人,这其中,就包括大疆创始人汪滔。2004年、2005年两届,汪滔带领港科大战队分别斩获Robocon香港地区冠军和国际赛季军。Robocon比赛与这堂课,放弃了传统的唯学分论,更看重学生的的创新思维,考验学生的多学科交叉、动手能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2006年开始,李泽湘陆续从各高校Robocon机器人参赛队伍中招收学生。在以创新为导向的基地中,李泽湘身兼教育者、创业者、投资人三重身份,让机器人基地具有孵化器的一切优势。在孵化基地,创业团队能够享有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以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为例,这里实现了“基地+基金+学院”三位一体,提供研发场地、供应链支持、天使投资,形成创业闭环。特别是,基地打造了共享工厂,该工厂并非面向订单,而是面向创业者产品落地的需求,帮助其验证概念能否变为产品。共享工厂背后还对接了大疆等知名头部企业的供应链资源,这些资源都会开放给初创团队。李泽湘为基地营造出了一种信任、包容的氛围,创业者们可以相互抱团取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提到,“就像走夜路,你一个人会很害怕,两三个人或三五个人一起,然后再给你一个手电筒,一个打狗棍,你就不害怕了。我们也在吸引更多人,不断把走夜路的经验传递给他们。”2014年,国内互联网创业热潮席卷,但硬科技的创业生态还不成熟,存在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于是,李泽湘成立了清水湾一期创投,在松山湖投资孵化学生创业团队。同年,李泽湘邀请了原港科大工学院院长高秉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加入,共同创建了创业孵化基金——XBOT PARK基金(前身为“清水湾创投”),以投资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相关领域的种子轮、天使轮、A轮为主。2016年,李泽湘联合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香港大学教授陈冠华在香港联合发起科技创业平台“Hong Kong X”,配套成立的是一支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早期基金Hong Kong X基金,首期规模3亿港元。2022年,李泽湘联合腾讯产业投资基金、红杉璟尧、东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不同于多数投资人押注能快速见到收益的产品或创业方向,李泽湘的这些创投基金始终将重心放在创业团队对项目产品的持续迭代上。而这份“不追快、只重实”的坚持,恰好契合了硬科技创业研发周期长、需反复打磨的特性。
9、恒之未来恒之未来成立于2022年7月,创始人宋佩恒出生于1998年,曾于2021年年底参加了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李泽湘参与发起)举办的2022冬季科创训练营,并入驻基地开展创业探索,研发四足机器狗。2024年8月,恒之未来完成千万级人民币融资,由清水湾二期基金领投,Hong Kong X、高秉强及其关联方、甘洁旗下知行一号基金、华业天成跟投。去年,恒之未来推出首款产品SPARKY哮天机器人,是国内首款高集成化小型智能四足机器人;今年,该公司推出一款高动态AI仿生智能机器狗哮天Sirius,定价1299美元。
▲机器狗哮天Sirius
10、星识科技星识科技成立于2022年,主攻消费级天文影像机器人,曾获清水湾二期创投的投资。创始人谢智鑫毕业于浙江大学。该公司推出Vizta智能望远镜,体积小巧,可以随身携带,重量仅390g。该望远镜与手机配合使用,可以兼容大部分市面在售的机型,无需充电和连接,只需安装上三脚架,将手机装上即可拍摄星体,价格240美金左右。11、云望创新云望创新成立于2023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肌骨健康领域的硬科技企业,由深圳科创学院孵化。公司创始人孙英东是个00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曾获RoboMaster国家二等奖、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发明了全球首款AI滚动按摩机器人,其创业项目在深圳科创学院完成技术孵化。2024年10月,云望创新完成天使轮融资,Hong Kong X基金参投。另外,还有多家面向C端打造消费级产品的创企:专注宠物智能硬件的霍曼科技;打造智能电动滑板的胡桃智能、BoarDrop;面向久坐职场人打造腰椎健康维护产品的腰果智能;以机器人系统思维打造载货电助力自行车E-cargo bike的迅路创新等。
04.
杀入工业机器人赛道,覆盖制造、仓储等领域
在李泽湘的孵化与支持下,李群自动化、海柔创新、松灵机器人等深耕工业机器人赛道。从全球首台驱控电一体机器人到“货箱到人”仓储模式革新,从全地形移动底盘到3C电子集成方案,这些企业以技术突破填补空白,构建起了覆盖制造、仓储等多领域的产业生态。1、李群自动化2011年,汪滔的同门师妹石金博,在导师李泽湘的支持下投身创业。石金博本硕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她拉着学弟俞春华等六人凑了近90万元,创立了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李群”是一位挪威科学家创立的数学概念,用于描述机器人运动以及构型设计。创办初期,李泽湘以个人名义提供启动资金,石金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以前钱不是很多的时候,李老师每次发完工资,钱都会丢到公司里面去。”2013年,李群自动化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驱控电一体并联机器人。据了解,李群自动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官网显示,其产品有用于快速搬运、精密装配的SCARA机器人,用于高速分拣的并联机器人,多自由度的协作机器人,针对工艺场景的工具套件“智能工匠”,以及多款搭配机器人使用的配件。今年6月,李群自动化完成了D轮融资。目前,东莞李群创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李群自动化44.3185%的股份,李泽湘任李群创智的监事。2、海柔创新海柔创新成立于2016年12月,创始人兼CEO陈宇奇与联合创始人兼CTO徐圣东都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硕士,与联合创始人房冰先后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早在2015年,陈宇奇在筹备机器人创业项目时,就拿到了XBOTPARK基金的种子轮投资。后来,陈宇奇从香港北上东莞,于2016年在松山湖创立了海柔创新,李泽湘担任公司首席顾问。不同于传统仓储机器人“货架到人”模式和AMR“订单到人”模式模式,海柔创新创造了一条新路径——ACR,即“货箱到人”模式,通过自研箱式仓储机器人,将操作单元精确至“货箱”,更适用于货物体积小、具有多元SKU的行业。海柔创新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源码资本、华登国际、今日资本等,2022年D+轮融资后估值达20亿美元。3、松灵机器人松灵机器人2016年成立于东莞,创始人魏基栋曾担任大疆创新研发经理三年,是大疆全国机器人大赛 Robomaster项目的联合创始人。作为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孵化企业,松灵机器人在2017年获联想之星与XBOTPARK基金天使轮投资,2021年红杉中国、五源资本等机构又注资亿元级A轮。目前,松灵机器人的产品线覆盖了六轴轻量机械臂、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一系列移动底盘以及行业导航、RANGER套件解决方案。另外,松灵机器人还成立子品牌Mammotion(库玛动力),进军智能割草机市场,去年,库犸动力在欧美实现了8万台销量。4、松山智能松山智能2016年成立于东莞松山湖,聚焦于3C电子制造行业机器人自动化集成应用,打造了面向消费电子制造、汽车电子制造、仓储物流制造等一系列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2016年8月,该公司完成百万级人民币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XBOTPARK基金。5、魔仓机器人魔仓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曾获得了来自Hong Kong X的投资。该公司专注于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打通生产车间与仓库“最后一百米”的MagicStore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冷链、汽车制造、新能源、物流园区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