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9月8日,坐落中国微特电机之都的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协电机”)成功在北交所敲钟上市,上市首日就上演了一出“开门红”的好戏。
其开盘价直接飙到69元/股,较8.83元/股的发行价暴涨681.43%,盘中更是一路冲高至85元/股,涨幅一度突破862.63%;截至收盘,涨幅定格在785.62%,收报78.20元/股。

不过,这“上市敲钟”的风光背后,三协电机的IPO之路历经多轮波折。早在2023年12月,该公司IPO申请便获北交所受理,保荐券商为东北证券;但在2024年9月,因原申报会计师被处罚,发行上市工作被迫中止,随后其迅速调整,聘请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接任申报会计师。2025年3月,三协电机及各中介机构提交了更新2024年度财务数据的申请文件;同年6月,其终于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中成功过会,为9月的顺利上市“铺平了路”。
从本次发行方案来看,三协电机发行数量为1800万股,发行价格8.83元/股,发行市盈率11.86倍,募集资金总额1.5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1.31亿元,将全部用于三大方向——三协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其中,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拟新建12000㎡厂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488万台电机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公司核心产品的产能规模。

截至今日收盘,三协电机延续市场热度,报收于81.29元,较昨日收盘价上涨3.95%,总市值57.80亿。
常州“小电机之王”
别看微特电机体积可能不大,它绝非简单的“小零件”,而是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名副其实的“心脏部件”,为精密控制、无人操作等核心功能的落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动力保障。
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微型电机市场规模达467.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769.9亿美元。作为全球微特电机第一大生产国,我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QYResearch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微特电机市场规模已达246.01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近半壁江山,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实力提升与下游需求拓展,预计到2029年中国市场的全球份额将进一步攀升至51.6%。
早年间,在常州宝马集团工作的盛祎,就像嗅觉灵敏的“猎手”,瞅准了这个机遇,决定自己当老板,于2002年创办了三协电机——一家研发、制造并销售控制类电机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成立之日起,三协电机没走“捷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从最开始主攻步进电机,到慢慢吃透并掌握自动绗磨、自动绕线、自动外圆磨、自动测试、自动装配等生产工艺,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如今,三协电机主要产品已覆盖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无刷电机等,部分微特电机产品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还能跟国际品牌“掰手腕”,在转速、力矩、功率密度、防护等级等核心技术指标上,跟日本美蓓亚、松下电机这些“国际大佬”比也毫不逊色。
招股书数据更印证其市场认可度:2022至2024 年,其步进、无刷、伺服三类核心电机合计销量逐年攀升,分别达552.94万台、717.75万台、842.29万台,增长势头清晰。

能有这样的技术实力,离不开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2022-2024年,三协电机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064.33万元、1253.67万元、1501.8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71%、3.46%、3.58%;2025年1-6月,其研发投入进一步增至771.02万元,同比增长14.04%。
截至2025年6月18日,公司累计取得56项专利,包括10项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外观专利。这“技术家底”,就是“底气”。
有了好产品、硬技术,客户自然“闻风而来”。三协电机的产品已应用于安防、纺织、光伏、半导体、3C、汽车、机器人、医疗、智能物流等多个行业,并成功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豪科技、睿能科技、日发纺机、慈星股份、浙江可胜、中信博、雷赛智能、威孚高科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立合作。
在当下大火的机器人领域,微特电机更是“缺一不可”。微特电机是机器人“关节驱动与运动控制的关键组件”,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精度与灵活性。
凭着多年积累的电磁仿真、工艺自动化经验,三协电机通过自主研发,采用当前突破性的基础材料和高槽满率的技术,成功地在AGV、协作机器人领域“闯开了路子”,获得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法奥机器人的认可。像其小微型行星减速机,主要作用是配合电机传递更大的输出扭矩,保证精度要求,广泛用于清洁机器人、AGV仓储小车、医疗器械、智能跟踪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协作机器人领域,三协电机已实现量产。同时,其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也已开始向客户送样。这或许也是未来的一个潜在“增长点”。
而技术、市场的“双丰收”,最终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业绩答卷”。招股书里的数据很直观: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三协电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62亿元、4.20亿元、2.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7.63万元、4,864.08万元、5,633.50万元、3,152.85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2.31%、28.47%、28.00%、27.22%。这样的成绩在行业里也是“优等生”水平,经营底子打得相当牢。
如今三协电机成功“登陆”北交所,算是“迈过了一道坎,开启了一扇门”。有了资本市场的“输血”,不管是扩产能、搞研发,还是拓市场,公司都有了更足的“弹药”;同时品牌名气、行业地位也能再上一层楼。
写在最后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势头迅猛,从2015年的3.3万套跃升至2024年的55.6万套,产业扩张力十足。
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我国同样竞争力突出,已搭建起全产业链制造能力;据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预测,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同比增125%,市场规模达82.39亿元,约占全球半壁江山。
机器人产业的火热发展,必然带动微特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需求持续增长。身处这样的黄金赛道,再加上自身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以三协电机为代表的上游企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9月8日,坐落中国微特电机之都的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协电机”)成功在北交所敲钟上市,上市首日就上演了一出“开门红”的好戏。
其开盘价直接飙到69元/股,较8.83元/股的发行价暴涨681.43%,盘中更是一路冲高至85元/股,涨幅一度突破862.63%;截至收盘,涨幅定格在785.62%,收报78.20元/股。

不过,这“上市敲钟”的风光背后,三协电机的IPO之路历经多轮波折。早在2023年12月,该公司IPO申请便获北交所受理,保荐券商为东北证券;但在2024年9月,因原申报会计师被处罚,发行上市工作被迫中止,随后其迅速调整,聘请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接任申报会计师。2025年3月,三协电机及各中介机构提交了更新2024年度财务数据的申请文件;同年6月,其终于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中成功过会,为9月的顺利上市“铺平了路”。
从本次发行方案来看,三协电机发行数量为1800万股,发行价格8.83元/股,发行市盈率11.86倍,募集资金总额1.5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1.31亿元,将全部用于三大方向——三协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其中,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拟新建12000㎡厂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488万台电机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公司核心产品的产能规模。

截至今日收盘,三协电机延续市场热度,报收于81.29元,较昨日收盘价上涨3.95%,总市值57.80亿。
常州“小电机之王”
别看微特电机体积可能不大,它绝非简单的“小零件”,而是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名副其实的“心脏部件”,为精密控制、无人操作等核心功能的落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动力保障。
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微型电机市场规模达467.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769.9亿美元。作为全球微特电机第一大生产国,我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QYResearch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微特电机市场规模已达246.01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近半壁江山,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实力提升与下游需求拓展,预计到2029年中国市场的全球份额将进一步攀升至51.6%。
早年间,在常州宝马集团工作的盛祎,就像嗅觉灵敏的“猎手”,瞅准了这个机遇,决定自己当老板,于2002年创办了三协电机——一家研发、制造并销售控制类电机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成立之日起,三协电机没走“捷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从最开始主攻步进电机,到慢慢吃透并掌握自动绗磨、自动绕线、自动外圆磨、自动测试、自动装配等生产工艺,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如今,三协电机主要产品已覆盖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无刷电机等,部分微特电机产品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还能跟国际品牌“掰手腕”,在转速、力矩、功率密度、防护等级等核心技术指标上,跟日本美蓓亚、松下电机这些“国际大佬”比也毫不逊色。
招股书数据更印证其市场认可度:2022至2024 年,其步进、无刷、伺服三类核心电机合计销量逐年攀升,分别达552.94万台、717.75万台、842.29万台,增长势头清晰。

能有这样的技术实力,离不开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2022-2024年,三协电机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064.33万元、1253.67万元、1501.8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71%、3.46%、3.58%;2025年1-6月,其研发投入进一步增至771.02万元,同比增长14.04%。
截至2025年6月18日,公司累计取得56项专利,包括10项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外观专利。这“技术家底”,就是“底气”。
有了好产品、硬技术,客户自然“闻风而来”。三协电机的产品已应用于安防、纺织、光伏、半导体、3C、汽车、机器人、医疗、智能物流等多个行业,并成功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豪科技、睿能科技、日发纺机、慈星股份、浙江可胜、中信博、雷赛智能、威孚高科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立合作。
在当下大火的机器人领域,微特电机更是“缺一不可”。微特电机是机器人“关节驱动与运动控制的关键组件”,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精度与灵活性。
凭着多年积累的电磁仿真、工艺自动化经验,三协电机通过自主研发,采用当前突破性的基础材料和高槽满率的技术,成功地在AGV、协作机器人领域“闯开了路子”,获得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法奥机器人的认可。像其小微型行星减速机,主要作用是配合电机传递更大的输出扭矩,保证精度要求,广泛用于清洁机器人、AGV仓储小车、医疗器械、智能跟踪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协作机器人领域,三协电机已实现量产。同时,其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也已开始向客户送样。这或许也是未来的一个潜在“增长点”。
而技术、市场的“双丰收”,最终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业绩答卷”。招股书里的数据很直观: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三协电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62亿元、4.20亿元、2.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7.63万元、4,864.08万元、5,633.50万元、3,152.85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2.31%、28.47%、28.00%、27.22%。这样的成绩在行业里也是“优等生”水平,经营底子打得相当牢。
如今三协电机成功“登陆”北交所,算是“迈过了一道坎,开启了一扇门”。有了资本市场的“输血”,不管是扩产能、搞研发,还是拓市场,公司都有了更足的“弹药”;同时品牌名气、行业地位也能再上一层楼。
写在最后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势头迅猛,从2015年的3.3万套跃升至2024年的55.6万套,产业扩张力十足。
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我国同样竞争力突出,已搭建起全产业链制造能力;据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预测,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同比增125%,市场规模达82.39亿元,约占全球半壁江山。
机器人产业的火热发展,必然带动微特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需求持续增长。身处这样的黄金赛道,再加上自身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以三协电机为代表的上游企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