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消息,美国考虑每年集中批准韩企向中国供应芯片制造材料,作为撤销其豁免资格的“妥协”方案。
8月29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撤销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的"经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这意味着两家企业若想继续使用美国设备生产芯片,需逐项申请出口许可。
此举直接威胁到两家企业在华业务的连续性——其在中国西安、无锡等地的工厂承担着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近四成的产能,涉及英特尔、苹果等国际客户的关键供应链。
面对韩国政府及企业的强烈反弹,美国政府迅速抛出"年度审批"替代方案。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官员近日向韩方提出了“现场许可证”设想,以取代拜登政府时期芯片制造商获得的无限期授权。
特朗普政府提议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一次获得一年的出口豁免,包括受限装备、零件和材料,并按准确数量详细说明。
根据彭博社披露的细节,新规允许三星、SK海力士每年一次性提交全年设备采购清单,经审批后可在一年内自由进口指定数量的零部件。表面上看,这种"先斩后奏"的模式保留了企业运营的稳定性,但实际操作中暗藏陷阱:企业需精准预判未来12个月所有可能出现的设备损耗,任何未列明的维修部件都可能面临审批延迟,进而导致生产线停摆。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不想扰乱韩企在华工厂运营,但也不会批准出口用于升级或扩建这些工厂的装备。
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虽属韩国资本,但其核心技术高度依赖美国供应商。比如,三星西安工厂的3D NAND闪存生产线使用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等美国企业的蚀刻设备,这些设备中含有超过25%的美国技术成分。通过精准打击这些"敏感节点",美国试图在不直接损害本土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
尽管美国政府利用“妥协方案”取代此前的豁免政策,以旨在防止技术泄露,但韩方对此方案既欣慰又沮丧,认为流程更复杂,企业难以预测设备故障所需零件,可能影响生产。
美国对韩企在华芯片生产的限制和妥协方案反映了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复杂博弈。尽管美国试图通过限制措施遏制中国芯片产业,但韩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在华工厂的运营对全球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美国的政策调整也受到韩国政府和企业的强烈反应,反映出国际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多边关系的张力。
THE END
2025-09-07

2025-09-08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