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梅开四度,国内头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自变量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新一轮融资,累计融资约20亿元!
9月8日,“清北系”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自变量机器人](X Square)宣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云、国科投资领投,国开金融、红杉中国、渶策资本跟投,老股东美团战投超额跟投,联想之星、君联资本持续追投。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全自研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的持续训练和硬件产品的研发迭代。
至此,公司2025年已完成4轮融资,累计完成8轮融资,融资总额约20亿元,晋升独角兽;上一轮融资可追溯到5月12日,公司接连完成两轮各数亿元A轮、Pre-A+++轮融资,其中Pre-A+++轮由华映资本、云启资本、广发信德联合投资;A轮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于2月18日完成由光速光合与君联资本领投数亿元Pre-A++轮融资;目前参与投资的机构还有联想之星、九合创投、德联资本、基石资本、啟赋资本、南山战新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神骐资本等。
从融资规模来看,目前公司仅次于融资超24亿的[银河通用]和两家估值超百亿的[智元机器人]、[宇树机器人]。
值的注意的是,这是阿里云在这波具身智能浪潮中的投资首秀。
有关科技大厂入局具身赛道(大模型赋能、投资和自研)更多详细梳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原创】多家顶尖科技大厂,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美团、阿里先后重投,累计融资约20亿元的[自变量机器人],公司有何魔力?
小编视角:核心创始团队背景(Robotics Learning+大模型双重背景)和公司核心产品(大模型+本体)定位;接下来小编从这两方面对公司进行详细解读。
公司介绍:
[自变量机器人](X Square)(公司全称“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深圳成立,以“通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硬件"双轮驱动,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具备自主操作能力的智能体。
创始人及核心技术高管:
(创始人兼 CEO)王潜(博士):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全球最早在神经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机制的学者之一;博士期间,在美国顶级机器人实验室参与了多项 Robotics Learning 的研究,方向覆盖了机器人多个前沿领域;
(联创兼CTO)王昊(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物理系,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 研究院)期间担任封神榜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发布了国内首个多模态大模型「太乙」,首批百亿级大语言模型「燃灯 / 二郎神」及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姜子牙」,模型累计下载量数百万;
团队方面,核心团队成员位于深圳,软件算法团队具有Robotics Learning和大模型的双重背景。硬件方面,公司汇集了一批来自头部硬件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及高管,拥有成熟的工程能力和量产经验。




一是原来机器人出身的创始团队,更关注机器人硬件能力,主要围绕控制和电机;硬件派的核心是机器人本体(人形/四足狗),其次是机器人的臂或关节;波士顿动力和宇树科技是典型代表;
二是软件背景的团队,更关注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但“软”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上一波AI热潮中的创业者,转型至机器人领域,比如CV、强化学习;真正大模型背景的玩家,这波人更少;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共识是长周期和广大前景,对于人形机器人创企来讲,目前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并不难,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营收也不难,难在批量化生产和实现场景真正、有效应用;同时号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仍旧有待商榷,目前来看众多具身智能领域创企并没有哪家实现真正护城河,作为核心瓶颈的机器人“大脑”要想实现突破,仍旧道阻、路长。
有关具身智能创企面临困境、发展乱象等详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原创】人形机器人创企们,下一阶段的故事怎么讲?
接下来,小编从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层面,详细盘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点击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与1100+位行业从业者一起,深度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具身智能赛道更多解读:
【原创】浅谈人形机器人创企自研机器人大模型,才是未来唯一出路!!
【原创】车企、产业链公司、智驾领域从业者,疯狂涌入具身智能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