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9月8日,丰田自动织机株式会社宣布,开发了用于在工厂内运输产品等的两轮协作机器人,并已在丰田公司生产基地的量产线上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日本首次将以两轮平衡行驶的机器人引入量产现场。
9月11日,深圳慧智物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未来三年内在惠科全球生产基地累计部署超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覆盖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部件装配及质检测试等全流程环节。据悉,这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首次在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实现大规模应用布局。
9月10日,越疆人形机器人成功实现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泛化应用。包括更智能的身体,突破人机动作高效映射技术,实现高度拟人的仿生灵巧操作;更聪明的大脑,突破知识驱动的生成式VLA技术,实现群体协同的工艺任务和精细操作规划;工业级可靠性,通过高温和大负载老化测试,±0.05mm工业级精度。
9月11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R-WMES),标志着成都在构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核心能力上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9月9日,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向合作伙伴发布公告称,因公司经营管理及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名称变更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称停止使用。
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标准的媒体提问,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介绍,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已经发布国家标准126项,还有41项正在研制,覆盖工业、服务、人形、教育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基础通用、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行业应用”五位一体的标准框架。
9月8日,福建省具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9月11日,凌云光新增“人形机器人”概念。入选理由,凌云光在人形机器人运控研发和训练环节,支持当前市场主流的多种方式进行高效数据采集;同时,在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出厂前检测环节进一步布局,通过相机与算法评估机器人整体和关键零部件在静止、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一致性等,助力人形机器人批量化工业制造的可靠性。
9月11日,凯尔达获一项名为“基于通用计算机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国外发明专利证书。
9月12日,拓斯达发布了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小拓双臂最大负载达可达20kg,整机具备21个自由度(不含灵巧手),采取激光雷达+全场景双目视觉感知方案,搭配与智谱AI合作的COT-VLA大模型,以及高达3325TOPS的算力,实现强大的云边端协同能力,可适用于搬运、码垛、分拣、锁附、质检等工业场景。
9月5日,格力电器“具身机器人及其环境感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专利获授权。企查查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身机器人的环境感知方法、装置、具身机器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感知场景中的物体包括第一类物体和第二类物体;第一类物体配置有定位芯片,定位芯片中存储有该物体的预存信息。
9月9日,开普勒机器人对其核心产品开普勒K2大黄蜂进行了全新动态升级,并放出了"混合架构抗扰动"步态实拍视频。视频中,开普勒K2大黄蜂实现了与特斯拉同款的直膝步态,学会了像人类一样"直着膝盖走路",并大胆挑战了平整的沥青路、凹凸不平的砖石路、柔软的透水塑胶跑道,甚至还有河岸边的草地等多种复杂地形。
9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团队在医疗连续体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开发了一种用于精准微创膝关节手术的磁控红外激光消融纤维机器人(fiberbot)。该技术旨在通过微创方式实现在膝关节腔内的机器人化精准CO2激光手术。
9月8日,傅利叶首款搭载全感交互系统的 “Carebot” 人形机器人 GR-3 正式开启预售,并计划于10月上市同时启动交付。
2025年GGII已发布排行榜与报告(详情请点击)
GGII:2025年中国协作机焊接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行TOP8
2025年GGII已发布排行榜与报告(详情请点击)
GGII:2025年中国协作机焊接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行TOP8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