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政策头条:东莞砸重金破局“起降设施荒”,全国首创分档补贴模型
人民财讯9月15日电,东莞市政府正式印发《东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银破解低空经济“有机无场”困局。政策核心突破点在于:

- 通用机场最高补500万
社会资本新建通用机场,按实际投资10%补贴,单项目封顶500万元; - 起降设施分档补贴
▶ 小型起降点、智能柜机:单项目最高10万元,企业年度上限300万元;
▶ eVTOL起降场/直升机平台/测试场:单项目最高200万元(需运营满1年),企业年度上限500万元。政策深意:这是全国首个对eVTOL专属起降场明确定价补贴的政策,直击行业“每公里飞行成本中30%来自起降服务”的痛点。东莞同步宣布1年内建成100个基础设施,相当于每3天新增1个起降节点。

02 政策拆解:三组数字透视东莞野心
▶ 10%补贴率的精算逻辑
对比上海金山区对eVTOL起降场补贴50%(单项目最高300万),东莞选择10%比例实为“杠杆策略”——既吸引社会资本入场,又规避无效基建。按东莞某eVTOL企业测算:建设中型起降场约需1200万元,获补120万元后,日均起降50架次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 200万高补贴背后的技术导向
eVTOL起降场补贴(200万元)远超直升机平台,暗示东莞押注电动化技术路线。该标准与适航取证奖励形成闭环:eVTOL取证企业可另获1500万元奖励,相当于政府承担整机企业15%的研发成本。
▶ 1年运营期的防投机机制
要求中大型设施“实际运营满1年”才发放补贴,直指行业乱象——2024年某省30%补贴项目建成后闲置。东莞同步建立飞行架次监测系统,未达标企业纳入信用黑名单。
深度分析:补贴大战下的“东莞模式”能否破局低空基建三难?
▶ 数据透视行业困局
建设成本 | ||
使用效率 | ||
区域协同 |
▶ 三大风险预警
- 补贴虹吸效应
深圳某eVTOL企业坦言“可能迁往东莞”,恐加剧区域失衡; - 技术路线博弈
当前倾转旋翼eVTOL起降需30×30米场地,若未来多旋翼技术突破,现有基建或过时; - 空域管理权属
600米以下空域虽试点下放,但军民航协调机制尚未贯通。

低空猫头鹰洞察:当各地还在撒钱抢企业时,东莞用分档补贴+运营绑定组合拳,打造了低空基建的“精算模型”。其本质是以200万补贴为饵,倒逼企业证明商业闭环。未来三年,全国或将涌现30+类似政策,但唯有吃透“运营数据穿透补贴”逻辑者,才能避免重蹈光伏补贴覆辙。
数据来源:《东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金山区低空经济政策、企业调研数据
原创声明:本文由低空猫头鹰团队采编,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
互动话题:eVTOL起降场补贴该按面积还是架次计算?欢迎留言交锋!
感谢您的关注与陪伴!点击下方卡片锁定我们
每日第一时间获取: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权威解读
✅国内外低空经济前沿动态
✅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机遇
✨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领域,成为您洞察行业风向的窗口。快点击关注,与数万从业者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