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开窍”,清华教授孙富春解码具身智能的“发育”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5-09-22 17:31

资讯配图

当机器人不仅能“看见”世界,还能像人一样“理解”并“适应”世界,人工智能便迈入了“具身智能”的新纪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孙富春教授在今天举行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具身智能前沿技术论坛上指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不再是执行预设指令的“工具”,而是能在真实物理世界中自主思考、学习和进化的“生命体”

“开窍”

让机器人泡茶,它不仅要完成烧水、取茶、泡茶的流程,更要具备“推理”能力——当发现茶叶用完时,能自主规划去储物柜寻找替代品,这才是真正的具身智能。孙富春指出,传统机器人如同“死记硬背”的学生,环境稍有变化便束手无策,而具身智能的目标,是让机器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种能力,取决于“策略泛化”与“场景泛化”的能力。“开了上海的门,也能开北京的门。”他打比方解释说,无论是精致的旋钮还是粗犷的拉手,机器人都能适应,这背后是智能的“鲁棒性”,是摆脱对海量特定数据依赖的关键。

“发育”

人类通过长期训练,让身体与神经形成并具备独特技能,这就是人类成长的发育过程。孙富春认为,机器人也需要在与环境的持续交互中,让“感知”与“行为”共同“发育”,构建起对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即“世界模型”。

这要求智能体不仅能从数据中学习,更要能融合知识、记忆和经验。孙教授指出,传统的强化学习理论加入知识、记忆和经验已不足以支撑高级智能,必须转向“具身强化学习”,让机器在遇到未知挑战时,能像人类一样调用知识库、记忆和经验,并进行类比和迁移。

路径

未来的发展方向绝非“大模型 vs 小模型”,而是二者的深度融合。云端的“大模型”负责高阶认知,如任务规划、逻辑推理和知识引导,提供“认知高度”;而部署在机器人本体上的“小模型”则负责毫秒级的实时控制,如精确的力控和轨迹规划,保障“执行效率”。

目前,已有不少“云端边”案例在工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他介绍,“云端大模型+边缘小模型”的分布式架构,是实现高效、安全、通用物理智能的一种路径。

未来

在本体形态上,孙教授坚定地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研究的“最重要平台”。“人类是最理想的计算智能体。”——具备长期学习和技能发育的神经可塑性;人类行为在综合协调性上无与伦比;双足行走对智能要求极高,是绝佳的测试平台;人类的双手结构天生适合操作工具。

他透露,其团队深耕灵巧手技术,已研发出单臂负载达15公斤的主动握力灵巧手,能够完成穿针引线的精密任务,相关成果在国际顶级机器人会议的操作挑战赛中屡获佳绩。

孙教授展望,未来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聚焦四大要素:本体技术(尤其是人形)、世界模型(融入物理规律和属性的场景库)、个性化智能体(适应不同任务需求)以及学习与进化机制。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资讯配图

如需咨询商务合作、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资讯配图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总结:营收5829亿,盈利300亿,传统巨头与AI新锐谁能最终胜出?
一文看懂机器人概念75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
脊髓断了还能动?鳗鱼的逆天运动能力!机器人:拿来吧你
从港股机器人概念公司透视产业盈利现状:高速增长背后的分化与曙光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1期(总第223期)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越疆科技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看点: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一文说透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
谁是最靓的仔?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看点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财报半年报下载(附PDF)
对话清华大学赵明国: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创新!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布!9所985光头!西交华科前三!(附全名单)
史无前例!美国工程师与ChatGPT4合作设计人工智能芯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人口不足20万!丹麦小镇欧登塞如何成为全球机器人中心?
“商业化元年”开启,人形机器人再添实力新玩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人造肌肉,更轻巧、更安全、更坚固!
欧盟终止亚马逊并购iRobot,昔日扫地机器人巨头何去何从
肌肉组织驱动的双足机器人问世,生物混合机器人突破性进展!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
院士报告|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机器人圈的「新卷王」是谁?原力无限用一颗AI大脑给出答案
快讯|周鸿祎直播试吃机器人炒菜;优必选与富士康云智汇达成战略合作;OpenMind开源全球首个AI原生开源机器人系统发布
8千-10万,京东上20+机器人灵巧手价格一览
【报告】智能养老专题二:机器人行业智能养老机器人深度:场景深度耦合具身智能,共建万亿科技养老产业(附PDF下载)
马斯克回应“一公司订购万台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信息不实
突破技术瓶颈!哈工程水下“海龟”机器人实现厘米级观测!360°灵活观测
【报告】智能养老专题三:养老机器人研究:近万亿级机器人市场,生态搭建是关键(附PDF下载)
字节提出Robix大模型!三阶训练+统一架构,打破机器人认知瓶颈,真实场景任务完成率领先
头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最新估值/市值
《2025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