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企涨薪10%抢聘特斯拉海外销售;智驾公司仅一个月点亮芯片并应用;新势力车企进军海外向豪车品牌求和丨智驾情报局VOL.5

雷锋网 2025-09-23 19:15
资讯配图

A 车企为扩张海外市场,涨薪10%抢特斯拉销售

去年,A 车企在海外市场乘势追击,不仅积极扩张国外经销体系、大量扩建门店,还在人力资源领域加大投入,方式更是简单粗暴——直接亮出 “在原工资基础上上浮 10%” 的报价,针对特斯拉一线销售人员与经销商员工展开大规模挖角。

近两年,特斯拉部分欧洲市场份额收缩,中国品牌持续加码投资,A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A 公司在英法德意西主流市场的月销量尚不足 100 台,如今已基本稳定在每月 3000 台以上,在多个国家的销量已超过特斯拉。

亮眼成绩并非凭空而来,A 公司在出海布局上已积蓄二三十年的力量,其不少海外高管的任职时间均超过 20 年。

如今市场格局正快速变化,对中国汽车品牌而言,现阶段正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欧洲加税控制的情况下,出海建厂已是大势所趋。熟悉欧洲政策与消费习惯、具备出海经验的人才,是当下各大车企紧缺的资源。

A 车企选择从特斯拉挖人不可谓不高明,但出身特斯拉的员工与 A 车企的企业文化仍需磨合,此次重金求才的思路没错,但这些人能否在 A 车企发光发热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跨国集团 B 权力交接在即,智驾转型锲而不舍

近期,知名工程机械企业 B 集团接班人上位在即,集团生产制造方向也正逐步向近年热度攀升的机器人方向转型。

事实上,B 集团近年来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早期,B 集团就曾与小马智行等公司寻求合作,但合作推进不顺,其自主研发的相关项目也始终未见明显起色。

如今即将上任的新掌门人甲,已对公司管理体系作出新调整:此前吃大锅饭的自动驾驶项目变得相对独立,其薪资架构与评估体系虽仍受 B 集团统筹管理,但实际运作更为灵活。

据悉,甲对自动驾驶的重视远不止于此。他认为,自动驾驶是必须攻克的核心领域,为此 B 集团现已另行成立专门组织,专注该领域研究。为激发集团内部活力,B 集团目前所有内部项目均采用 “双军长” 配置,此次新成立的项目亦不例外——设一正一副两名负责人,分别分管商务与技术,既相互配合,又形成良性竞争。

不难看出,组建一支有竞争力的队伍实属不易,硬核技术和科学管理缺一不可。B集团这一老牌企业为了此次转型着实废了不少功夫,但在新的行业变化面前,想要企业继续留在牌桌,就少不了知难而进的决心和勇气。

新势力 C 拨专款支持直播,销量达标报销60%-100%

车企直播哪家强?

据悉,C 车企是业内少有的下大功夫经营直播业务的车企。除提供专门直播经费外,C 车企还推出激励制度,凡是经销商直播转化率达到总部要求的,即可报销 60%-100% 不等的投流支出。

尽管直播卖货这一购物模式兴起已有一段时间,车企们也纷纷顺应趋势开展直播卖车,但受制于自身传统模式与产品特性,多数车企在直播领域的投入并不算大,直播投流相关事宜大多外包给专业直播公司。

需注意的是,外包直播公司与车企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前者更注重数据流量的显性表现,后者则更关注用户转化率。直播公司仅对直播间进入人数负责,而用户转化率受多方因素影响,他们便很容易撇清责任,因此外包直播公司大多不会关注这一点。

此外,直播运营需大量精细化工作,这既需要搭建完整的运营链路,还需结合各车企产品特点针对性调整 ,单纯投入资金的效率往往较低。而 C 车企的做法,则是通过有限资源盘活经销商潜力。

从经销商角度而言,直播费用需从原本每月固定的线下活动经费中划拨,唯有线上任务达标并获得报销,才能实现盈利,反之则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线上销售未达预期,线下经费也相应减少。

其实结合当下的市场行情,不亏本是一个车企保持健康经营的重要准绳。C 车企重视直播业务,以这样的模式倒逼经销商用心经营,也是积极应变之举。

智驾公司百人团队仅一个月,完成芯片点亮到应用

D公司作为目前智驾领域的头部选手,在产品操作流程上有着独到之处。

据知情人透露,与其他企业先流片、再跑软件的常规流程不同,D 公司在流片前便完成全部软件调试,并同步优化,将设计与测试工作均前置到流片前完成,大幅缩短了芯片上车周期。

此外,为了协同办公更加高效,D 公司的芯片团队与工程团队入驻同一栋写字楼,若有需求,两个团队可随时整合协作。

在这样的模式下,D 公司百人团队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芯片从点亮到运行城市 NOA 的全流程。(注:芯片点亮是指在硬件开发中,对新制造或新设计的集成电路首次通电)

反流程操作与高效团队协作,不仅助力 D 公司在某项目中击败芯片行业巨头,也给竞争对手带来了不小压力。

据悉,今年第四季度,D 公司芯片将实现量产上车,对标友商的同级产品,届时如果友商拿不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方案,必然会大受冲击。毕竟市场竞争总是残酷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智驾公司 E 宣告破产,无人充电车业务却另起炉灶

智驾明星企业 E 公司于今年宣告破产后,其团队并未如外界预期般一哄而散,其中充电机器人业务负责人不甘项目就此停滞,自筹资金开启创业,带领原团队组建团队 F,以新品牌重新活跃于行业中。

事实上,E 公司破产前,其子公司研发的无人充电车曾在全国市场位居前列,还成功切入了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一市场空白。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明显的用电限制,加之不少服务区停车场本身电力供应便存在缺口。若要扩容供电能力、部署大功率固定充电桩,往往需重新铺设供电系统,且不说动辄上百万的资金投入,其操作难度也相当大,而且出力不讨好,工程周期长、效率也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团队 F 另辟蹊径,以移动充电车替代固定充电桩,跳过了繁琐的基础设施建设,凭借具备储能与供电能力的移动充电车为用户车辆补能,不仅能灵活调度,大幅降低成本与操作难度,还为其他电力受限、建设难度高的场景提供了新思路。

这种开辟新市场、提供新思路的模式,无论对于企业自身还是社会而言,都是做大蛋糕的好事。(更多细节欢迎添加微信 tz--hh,了解更多一手信息)

智驾公司 G 凭英语能力拿下国际合作,借时差实现 24 小时协同办公

此前,某知名北欧商用车企计划拓展中国业务,拟在江浙地区搭建国产化产线,规划年产量为 5 万台。

该北欧车企筛选智驾供应商时,有多家企业参与竞争,最后花落 G 公司。一方面是因为 G 公司当时已与解放、江淮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落地量产经验。另一方面,让它脱颖而出是 G 公司核心团队源自美国,招聘环节设有英语考核,核心成员均具备出色的英语能力,这就为双方沟通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大幅节省了沟通成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G 公司与这家北欧车企的合作中,充分利用了跨国办公的时差优势:中国团队下班后,由外国团队接力推进工作,通过两地协同显著提升了办事效率。

据知情人透露,在众多合作项目中,G 公司多处于被动配合地位,未能获得收益,与该北欧车企的合作是 G 公司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项目。不过好事多磨,G 公司的实力有目共睹,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未来定会收获佳绩。

搞质量不如搞关系,H 车企质检对人不对事

主机厂H的智驾研发有多个小组,智驾方案质检评分需达到 6.75 分,才能通过质量阀门算为及格,而及格方案哪一个能上车,则由内部pk,票数最多者获胜。

此前,该主机厂负责人甲负责的智驾方案切换为端到端方案,因测试不充分,车辆本应规划左转,实际行驶时方向盘却向右转。为此,甲的全年奖金被全额扣除。

但负责人乙因与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关系融洽,其负责的产品质检评分仅 6 分便可推进。最终乙在内部竞争中占据上风,尽管甲负责的方案在性能、体验等维度均优于乙的方案,但乙凭借各类关系运作,最终使其方案成功搭载车辆实现量产。

更离谱的是,乙负责的这套算法仅在试车道测试时表现尚可,一旦切换到其他各类实际场景,能力便明显不足,相关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近年来,“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虽被各大车企奉为圭臬,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暗藏诸多猫腻。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质检问题折射出的是不同车企的价值观与道德底线,而这恰好是决定一个车企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

新势力车企 I 向豪车品牌求和,为出海欧洲铺垫

新势力车企 I 即将出海欧洲,但此前曾对某豪车品牌多有冒犯。如今即将在欧洲市场正面对决,I 车企不得不先通过谈判与该品牌修复关系。

有传言称,为促成此次和解,I 车企支付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赔偿金。毕竟 I 车企早年曾使用该品牌的多项专利,如今若想在欧洲市场立足,离不开该品牌的支持。

商海如战场,本就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且欧洲市场挑战重重,与该豪车品牌达成和解,不过是 I 车企迈过的第一道小关,其未来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前景,仍有待时间检验。(更多细节欢迎添加微信 Congc_a 分享交流)

本期互动:文中提到的A、B、C、D、E、F、G、H、I是哪些公司?甲和乙又是谁?你能猜到吗?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添加微信 xueyin4910,加入车厂爆料群,尽情畅聊。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

近期热门文章

资讯配图

智驾情报局Vol.4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芯片
more
热点丨腾讯智能体全景图正式发布,国产芯片适配成关键突破
冰与火:芯片创始人“零元退场”,投资人一年狂赚3倍
芯片新帝国崛起?
天玑9500芯片太太太强了!这是旗舰竞赛的标准答案?
百度开源视觉理解模型Qianfan-VL!全尺寸领域增强+全自研芯片计算
国产舱驾芯片,要有“长期主义”
挑战NVIDIA?AI芯片的下一个战场已开启
火腿公司,跨界芯片
50+中国碳化硅芯片/器件/模块知名公司
芯片霸主变身基建巨头:英伟达千亿美元绑定OpenAI,首期部署明年上线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