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正如火如荼地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工业品牌展,本届工博会吸引了全球数千家企业,集中展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最前沿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机器人馆无疑是科技感最足的焦点展馆。这里不仅是巨头炫技的舞台,更是新锐崛起的秀场,浓缩了全球机器人技术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的完整演进图景。

步入机器人馆,呈现在眼前的是机械臂精确舞动、AGV智能穿梭、人机协作完美衔接的未来景象。面对众多的展台与技术,怎样把握主线,理解其中精髓?我们为您规划了一条循序渐进的探馆路径,借助传统巨头与新兴力量,串联起一条从“传统工业基础”到“协作创新动力”,再到“全域智能前景”的产业发展脉络。


传统巨头的自我革新
精度、规模与生态的基石
我们的探馆之旅从“四大家族”开始。在工博会上,这些巨头并未固步自封,而是清晰地展示了转型方向:更加开放、更易集成、更具柔性。


格局重塑中的中流砥柱
突破、性价比与本土化服务
当观众的目光从国际巨头的炫技舞台移开,便会立刻被一股坚实而强大的力量所吸引——这正是以新时达、埃斯顿、捷勃特为代表的企业方阵。它们并非市场的追随者,而是以全面的产品线、深刻的本土洞察和难以匹敌的性价比,成为重塑中国机器人市场格局的中流砥柱。


协作浪潮中的创新力量
灵活、安全与人机共融
沿着传统基石向前,我们进入了当下最火热的协作机器人领域。在本届工博会中,多家企业集中展示了一系列面向工业与服务业智能化的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突出体现了“模块化、易部署、强适配”的技术特点。


专业集成的深化
深耕、移动与全域调度

这条工博会机器人馆的参观路线,恰如一部微缩的产业演进史,清晰呈现出机器人产业从“单机智能”迈向“系统智能”的深刻变革。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新兴企业,智能化已成为所有参与者的共同方向。它不再局限于单台机器的精准控制,而是跃升到整个产线、整个工厂的协同与决策层面。
更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一场从“机器”向“人”的价值回归:从替代人力走向增强人机协作,从笨重庞大走向灵活轻便,从单点自动化拓展至全域智能化。柔性、协作与智慧,是这一变革的核心。在这个快速演进的时代,没有永远的巨头,只有持续的创新者。工博会机器人馆,正是我们感知和触摸这一未来的最佳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