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机器人网 2025-09-26 11:28

理化技术 / 创新为民

在生物医学与微纳操控领域,微纳机器人正日益成为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关键工具。已报道的微纳机器人存在材料体系单一、功能局限和多刺激协同控制难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复杂任务中的多功能集成与应用潜力。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微纳加工技术,能够制备多材料多模块的3D仿手型微纳机器人,实现对单颗粒和细胞的抓取、运输与释放。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有机纳米光子学实验室郑美玲研究员团队,近期在3D微纳机器人的制备与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提出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制备多材料多模块的3D仿手型微纳机器人,实现对单颗粒和细胞的抓取、运输与释放。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极端制造》)期刊上。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郑美玲研究员和金峰教授,第一作者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章剑苗。

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图1

飞秒激光直写多材料多模块手型微纳机器人

研究人员提出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集pH响应抓取模块与磁响应运输模块于一体的3D仿手型微纳机器人,突破传统单材料微纳机器人功能单一的局限。如图1所示,该微纳机器人顶部的pH抓取模块与底部的磁驱动模块能够独立响应刺激,完成抓取、移动、翻转等空间运动。

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图2

2 3D仿手型微纳机器人pH响应性模块设计与响应测试

研究人员利用飞秒激光分步直写多种材料,赋予不同结构运动能力。并且,通过设计激光加工路径,动态调整不同区域的pH响应能力,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最优抓取。进一步,作者探究了该微纳机器人的双模块协同控制,手型微纳机器人在pH和磁场的双重刺激下,实现了单颗粒和单细胞的精准抓取与3D导航协同控制。

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图3

3 3D仿手型微纳机器人定向运输单颗粒和786-O细胞

该研究通过创新性的多材料集成与模块化设计,成功制备了兼具pH响应环境感知与磁驱动精准导航的3D微纳机器人,有效解决了传统微纳机器人单响应、单功能的技术局限,为复杂生物环境下的精准微操作提供了新策略,所制备的微纳机器人有望应用于微操控、生物医疗等领域。相关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631-7990/ae0666

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图4
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图5

理化技术,创新为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图6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海康机器人三大新品发布:加速非标定制、优化仿真验证、赋能小微落地
CoRL 2025最新工作!ControlVLA:机器人看10遍就会,“通智大脑”能力再升级!
缺数据也能拿SOTA?清华&上海AI Lab破解机器人RL两大瓶颈
三大系列新品重磅发布,钱江机器人2025工博会“亮剑”
工博会,被人形机器人“包围”了
刚刚,谷歌发布机器人最新「大脑」模型!思考能力SOTA,还能「跨物种」学习
康养+智造+科研!思灵机器人在工博会抛出的“组合拳”,击中了哪些行业痛点?
机器狗腿被锯了也能继续走!最新机器人大脑来自320亿估值独角兽
理化所3D微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
谷歌掏出自家最强机器人大脑,一句话完成垃圾分类,关键技术解析来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