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想下载本篇精选报告《2025年中国企业级AIAgent应用实践研究报告》,请扫上述二维码进入星球,按报告名称搜索即可。
通义千问Agent深夜自动下单2000条供应链订单,人类员工早晨上班只负责盖章
——这不是科幻,这是9月刚刚发生在华东某头部电商的真实一幕。
正文开始前,先抛3个灵魂拷问:
1️⃣ 如果明年你的OKR里突然多了一条“让AI Agent替我管一块业务”,你打算怎么写?
2️⃣ 当AI不仅会回答,还会“动手”——自己打开ERP、自己发邮件、自己催供应商,中层管理还够用吗?
3️⃣ 232亿元的中国企业级Agent市场,是泡沫,还是10年前“移动互联网”级别的历史倒车机会?
我们把干货报告拆成“七把刀”,刀刀见血,带你一口气看懂2025中国AI Agent暗流。
───────────────
第一刀:重新定义“Agent”
它不是升级版Chatbot,而是“数字员工”正式入职
报告给出最硬核定义:
Agent = 大模型(大脑)+ 规划(小脑)+ 记忆(海马体)+ 工具调用(手脚)
翻译成人话:
Chatbot只动嘴,Agent直接动手——
• 嘴:通义千问/GLM-4.5
• 脑:自己写SOP、拆任务、做PDCA
• 手:深夜替你登录SAP拉库存、开采购单、发钉钉审批
• 记忆:上次供应商延迟3天,这次提前预警,自动把交期写进合同
所以,别再把Agent当“搜索框+语音助手”,它本质是“自带大脑的数字实习生”,而且永不摸鱼。
───────────────
第二刀:232亿市场速写
头部企业在“氪金”,中小企业却在“氪命”
2025年中国企业级Agent市场规模232亿元,复合增速120%。
但!需求侧出现“K型分化”:
📈 头部:预算充足,直接私有化部署,一条客服Agent一年砸100万眼都不眨。
📉 腰部及以下:15%实际采购率,最怕“ POC即终点 ”——试完发现算力、数据、运维全是坑,回到Excel+人工。
报告赤裸裸指出:
“不是Agent不好用,而是90%厂商只盯大单,长尾客户被成本门槛劝退。”
于是,市场出现“代际差”:
• 央企/大厂:早把Agent写进“十四五”预算,24小时不停跑。
• 中小厂:还在纠结“买Agent送不送运维工程师”。
───────────────
第三刀:场景渗透率排行榜
智能客服>数据分析>营销>研发>知识助手
1️⃣ 智能客服:渗透率70%+,已成“标品”。抖音、小红书矩阵号凌晨2点直播,Agent自动回私信、打标签、拉群,留资率最高提升60%。
2️⃣ 数据分析:渗透率6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某电网Agent每天把100万条负荷记录→预测→调度→生成日报,5分钟搞定,调度员直接提前1小时下班。
3️⃣ 营销/研发/知识助手:渗透率25%~35%,等待爆发。痛点是“非标”,需要行业Know-how+私有数据+微调,谁能啃下垂直场景,谁就能复制下一个“字节跳动”。
───────────────

第四刀:中美Agent“性能差”正在缩小
国际泛化强,国产垂直狠
SuperCLUE最新评测:
• 中文准确率:DeepSeek 92% vs Claude 94%(几乎打平)
• 推理延迟:智谱GLM-Z1Air 120ms vs GPT-4 126ms(肉眼难分)
• 异常鲁棒:国产81% vs 国际94%(差距在“没见过的情况”)
结论:
“通用场景老美领先半步,一旦落到本土垂直场景——方言、土政策、暗规则——国产Agent反而更懂行。”
案例:
某省政务Agent,把“领导行程+地方债+舆情”三线数据喂给模型,10秒内生成“舆情风险等级+回应模板+责任人清单”,外地厂商根本玩不转。
───────────────
第五刀:商业模式“三级火箭”
按量→订阅→抽成,越往上越性感
ToB三层结构:
① 基础能力层:按Token收费,毛利低但现金流稳,阿里云通义千问0.002元/1K tokens,走量。
② 功能模块层:订阅制,粘性高,LangChain团队版2000美元/月。
③ 行业方案层:订阅+价值抽成,最性感。Salesforce Einstein按人头150美元/月,再抽客户因Agent多赚部分的5%,躺赢。
ToC统一打法:
基础免费+订阅解锁,Midjourney、WPS AI、夸克网盘,套路一模一样——先把用户圈进来,再“温水煮青蛙”式付费。
───────────────
第六刀:央国企“Agent+大模型”双引擎
60%央企已内部立项,错过ToB最后一班车=错过十年
能建、国网、南航、工行、移动……报告点名30+央企,预算以“亿”为单位:
• 中国能建:财务Agent,报销审核效率提升500%,一年省下30个财务编制。
• 国家电网:调度Agent,故障定位从平均30分钟压缩到5分钟,年省停电损失超亿元。
• 南航:服务Agent,年处理2000万次问询,相当于替代1200名7×24小时客服。
一句话:
“ToB最后一班高铁已经鸣笛,不上车就等着被国企供应商名单永久拉黑。”
───────────────
第七刀:三大产品趋势,提前布局
编码智能体、CUA、多模态交互
1️⃣ 编码智能体:GitHub Copilot已写成熟代码40%,智谱CodeGeeX把开发效率提升35%,程序员变成“代码审核员”。
2️⃣ CUA(Computer-Using Agent):OpenCUA-32B开源模型,34.8%成功率打败GPT-4o,能像人一样点鼠标、敲键盘、跨软件操作,RPA厂商瑟瑟发抖。
3️⃣ 多模态交互:语音+视觉+手势+环境感知,Agent不再只是“对话框”,而是“数字人”——能看你、听你、猜你心思,下一步就是抢“前台小姐姐”饭碗。
───────────────
2025,Agent不是“工具”,而是一场“生产力政变”
报告最后一页写道:
“Agent将让互联网流量入口从‘搜索框’变成‘需求直达’,让软件从‘人适应系统’变成‘系统服务人’,让价值衡量从‘人天’变成‘Token经济’。”
翻译成人话:
• 不会用Agent的人,未来不是“效率低”,而是“不存在”。
• 不拥抱Agent的企业,2027年可能连投标资格都没有。
• 现在不布局Agent,就像2010年嘲笑“玩手机”的那批人。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
上一句是“移动互联网”,
下一句,轮到“AI Agent”。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