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当前特斯拉深陷一场备受瞩目的诉讼案件。
事故发生在 2023 年 7 月 22 日,加州弗里蒙特工厂,50 岁的技术员彼得·亨特多布勒正俯身拆解一台 Model 3 产线机器人。机械臂毫无征兆地释放,约 8000 磅配重的冲击力撞向他的胸腹,人当场腾空、昏厥。医疗账单飙到 100 万美元,后续康复还需 600 万美元。
今年 9 月,他把特斯拉
与设备制造商发那科
一并告上法庭,索赔总额 5100 万美元,约合 3.63 亿元人民币。
根据法庭文件,诉状直指两大漏洞:其一,机器人被临时放在 “非指定区域”,周边没有围护与断电确认;其二,管理层未执行 “先锁能量、后作业” 的基本安全程序,让工人暴露在带电、带压的机械面前。
当事人的律师透露,特斯拉至今拒绝交出事发监控,“如果流程合规,8000 磅的钢臂根本动不了”。
5100 万美元由一笔笔明码标价的痛苦堆成:2000 万美元身体与精神的持续折磨、1000 万美元心理创伤、800 万美元未来收入折损、100 万美元误工费,再加上已支出的百万医疗费和诉讼成本,更沉重的是可能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代价。
特斯拉不是第一次因机器人站上被告席。2021 年得州超级工厂,一名软件工程师在调试机械臂时被金属爪抓住背部,左手留下开放性伤口,官方记录却仅称轻伤。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全美已确认 41 起机器人相关致死案,自动化程度越高的车间,事故曲线越陡峭。
该案尚未开庭,但已把人机混线的安全标准推到聚光灯下。发那科在提交给法庭的初步回复中否认产品设计缺陷,强调 “用户须遵守锁定能量程序”。
特斯拉则未对具体指控作出公开回应。法律界人士分析,一旦陪审团认定企业重大过失,惩罚性赔偿可能让最终金额再翻几倍。
目前美国媒体都把此事描述为 “机器人袭击”,尽管实际为机械故障,这种表述可能放大公众对机器人安全的焦虑情绪,也或将推动监管部门对此展开进一步介入与规范。
往期推荐

商务合作

张先生:18594278240(同微)
Email:zhangsihan@of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