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在海上风电、海底通信等海洋经济领域加速发展的当下,深海机器人作为核心装备,正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升温。
9月28日,深海智人宣布中标国内海缆敷设领域重要客户千万级订单——“拖吊一体式大功率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研发制造项目”。该项目涵盖机器人本体、集成波浪止荡器的重载A型吊机、恒张力拖曳绞车、脐带缆绞车、水面电控单元全套装备,价值数千万人民币。
据深海智人介绍,国内海上风电产业正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2024年中国大陆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占全球52%,但长期以来,海缆施工依赖老式拖曳设备,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环境感知弱、应急响应不足等问题,导致施工效率低、电缆损伤频发。
某种程度来看,此次国内海缆敷设领域企业选择深海智人的装备,正是希望通过技术升级解决行业痛点,这也意味着国内海缆敷设领域正从“传统施工”向“智能作业”加速转型。

高工移动机器人注意到,自2025年以来,深海智人已相继中标国内外多个重量级订单,覆盖海上风电、电力工程、海底通信等核心场景,堪称“丰收年”。
在国内市场,除了这笔数千万元的最新订单外,在9月10日,深海智人自主研制的拖吊一体式大功率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获国内三大电缆公司青睐并签订研发制造合同;3月31日,中标国内某头部电力工程集团高端海底管缆埋设装备整机研制项目;1月13日,获北方海域风电场海缆后埋设装备服务合约等。
在国际市场,6月25日,深海智人与阿联酋电信集团旗下全球知名海底通信光缆综合建设承包商签订合同,交付一台3000米级作业水深的ROV式海底光电缆埋设机器人全套系统,包含ROV机器人本体、船舱内置舷侧布放形式的收放系统、整合AI自主作业接口的新一代控制系统及电气系统,合同总金额近10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客户是世界最大海底光缆建设公司之一,此前曾向深海智人采购过一台水下机器人整机,此次复购也证明了其对深海智人的认可。
梳理这些订单不难发现,均聚焦“海底管缆埋设”这一核心需求,而这一需求背后,是海上风电、海底通信、油气开发等产业对“深海基础设施建设”的刚性支撑。无论是风机之间的电缆连接,还是跨洋通信光缆的铺设,都离不开高效的管缆埋设装备,这也印证了深海机器人在海洋经济中的“刚需属性”。
当然,深海智人的订单不仅带来商业收益,更在无形中改写了中国深海机器人行业的施工标准,其南海项目尤为典型。
在9月28日中标前一周,深海智人国内首套高端拖吊一体海缆埋设机器人在南海完成近50公里主输送高压电缆铺设任务,以“零故障”表现创下施工速度、埋设深度、工程质量与能耗四项行业新纪录,且在“桦加沙”台风到来前完成作业,充分验证了装备的可靠性与抗风险能力。这一项目的完成,也让深海智人形成“项目背书—订单落地—标准升级”的正向循环。

深海机器人被称为“海洋科技金字塔尖的装备”,涉及总体与环境适应性、耐压密封、深海伺服液压动力等十几项关键技术,早期国内企业因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长期受制于欧美。
成立于2020年的深海智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斩获大量订单,核心在于其构建了“技术自主化、产品场景化、服务全链条”的综合竞争力,从根本上打破了欧美企业的技术垄断与市场壁垒。
据深海智人介绍,除标准件和声学传感器外,深海智人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实现自研自制,包括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光纤多路复用系统、深海光学和电磁学传感器组件等高精尖设备,且70%的供应链来自大湾区,既能保障供货稳定性,又能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
正是得益于这种全链条技术自主化,深海智人不仅降低了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更让产品在性能、成本、迭代速度上具备优势,比如其新一代高端拖曳式埋缆装备,通过高强度底盘+滑靴接触结构设计,实现“边铺缆边埋设”,并具备自动路由跟随功能,大幅降低人工干预需求,解决传统设备效率低的痛点。
在产品布局方面,深海智人并非“广撒网”,而是围绕商业化场景精准发力。比如其推出的超深水管缆埋设机器人,作业水深达650米,最大埋深6米,实现“双缆同铺”,已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海底通信等场景;第五代工作级深海机器人设计水深6000米,支持AI自主作业,未来可服务于深海油气开发、科考等领域。
与此同时,深海智人在产品迭代方面也较为迅速。据深海智人透露,在短短一年内,其相继完成“金牛座”、“凤凰座”、“御夫座”三大主流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其中“御夫座”系列是针对海上风电长距离电缆埋设需求打造的高度自动化拖曳式装备,已获多家知名企业采购订单。
在深海机器人行业,产品交付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起点。为此,深海智人通过“研发-交付-售后”全流程服务体系,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依托大湾区完善的供应链,深海智人能实现快速供货和售后。同时,其核心团队出身全球头部深海设备公司,深刻理解API、DNV、IMCA等欧美海工规范,能将国际标准与自主技术体系结合,用“中国方案”响应客户复杂需求。
以阿联酋客户为例,深海智人不仅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装备,还能根据客户在印度洋、阿拉伯海的施工场景,定制化调整设备参数,这种“标准化+定制化”的服务能力,成为赢得国际订单的关键。
除此之外,深海智人的工程化经验也不可忽视。其核心团队曾主导过工作级ROV、海底挖沟机、深海采矿机器人等重大项目,能将技术研发与实际施工场景深度结合,避免“实验室技术无法落地”的问题。例如,其“金牛座”机器人在北方海域风电场的后埋设作业中,面对复杂海况和地质条件,技术团队快速调整作业方案,确保施工精准高效,这种“实战能力”是客户复购的重要原因。

深海智人的快速崛起,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中国深海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的缩影。
QY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海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9.54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攀升至56.61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9.9%。其中,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代表,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4.2亿美元(占全球14.2%),预计2031年占比将提升至18.7%,成为全球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涌入布局。据高工移动机器人观察,除深海智人外,世航智能、山东未来机器人、深之蓝、博雅工道、鳍源科技、潜行创新、约肯机器人等企业也已从不同赛道切入。其中,多家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密集投入。
以深海智人为例,2023年至今,其已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云泽资本、深圳高新投、万联天泽资本、正轩投资等。最近一轮是2025年6月份完成的Pre-A+轮融资,由云泽资本独家领投,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
世航智能专注于水体机器人及智能无人装备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今年5月,其宣布连续完成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天使+轮由招商局集团招商启航资本领投,Pre-A轮由金沙江创投、云泽资本联合领投,昆山天使基金、吴中金控、鞍羽资本跟投。
山东未来机器人也实现了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业务涵盖工作级ROV、挖沟、采矿、海底工程建设、打捞等深海装备,以及水电站、大坝检修、水下救援、清淤、船舶清洗、海洋牧场监测等领域浅水应用型机器人的研制及相关服务。今年8月,其宣布完成了数亿元的A轮融资。
深之蓝主营小型水下智能装备,主要产品包括面向企业级用户提供缆控水下机器人(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机(AUG)、COPEX型自动剖面浮标及相关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在2013年-2023年期间,深之蓝累计完成16轮融资。
博雅工道产品包括可在水中进行拍摄的智能机器鱼BIKI及四旋舵无人机等,可应用于水运交通、海洋环保、娱乐等领域。在2015年-2023年期间,博雅工道累计完成12轮融资。
鳍源科技推出的Fifish水下机器人系列产品,具有出色的外观设计、100米下潜深度、稳定的运行姿态、简易的操控体验、4K的拍摄效果及视频实时回传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个人娱乐、海洋探索、大坝、水电站及救援等领域。在2016年-2022年期间,鳍源科技累计完成4轮融资。
潜行创新主打产品为民用便携式水下拍摄和探索机器人,能够用于大众娱乐、钓鱼、潜水等消费级市场和海底搜救、水产养殖、水下摄影等专业级市场。在2017年-2024年期间,潜行创新累计完成12轮融资。
约肯机器人自行研发产品蓝水一号,定价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采用ROV操控方式,即通过线缆连接定点遥控;上升和下潜则通过电机推动螺旋桨的顺时针和逆时针产生的推力来实现,较大下潜深度达到100米。在2018年,约肯机器人连获2轮融资。
某种程度而言,资本的扎堆涌入,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研发、生产、市场拓展的资金支持,更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深海机器人赛道的长期看好。
不止资本市场,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深海机器人行业保驾护航。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以材料、传感器、深海机器人和基础设施为依托的“三深”——深浅、深钻、深网技术是深海科技的核心目标。

从深海智人的订单“丰收潮”,到国产企业的集体崛起,中国深海机器人行业正迎来一波增长潮。尽管仍面临技术、标准、服务等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的加码、资本的涌入、技术的突破,国产装备必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