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2
光环与质疑并存的“AGI之路”。

文|编辑部

10月9日,美国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Figure正式发布了其预热已久的第三代机器人—Figure 03。
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企业(390亿美元),Figure的每一次产品更新都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Figure表示,这一代机器人面向Helix平台、家庭场景以及大规模商业应用而设计,目标是打造一款能够执行类人任务、并直接从人类学习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3

为此,团队对Figure 03的软硬件进行了从零开始的重构,重新定义了感知系统、驱动结构与控制逻辑,使Figure 03能在四个方向上实现突破:

从宣传片及官方披露的信息中,我们不仅能看到Figure本身的技术走向,也能清晰感受到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出现的一些共通趋势。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4
01 
换上新“皮肤”,机器人不再“裸奔”

Figure 03的外观变化非常醒目。相比上一代的金属骨架与工业风外壳,新一代机型被一层浅灰色织物所包裹,质感温润,整体视觉更接近“穿上了衣服的人”。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5

同时,机身内部巧妙地布置了多密度泡沫结构,用以防止挤压损伤。与上一代相比,Figure 03的重量减轻约9%,体积明显缩小,更适合在家庭空间中移动。

在机身背面,人们还能看到一条细长的拉链。其柔软衣物完全可清洗,无需工具即可拆卸或更换。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6

此外,该机器人还可以根据需求定制不同材质或颜色的“皮肤”,甚至选配具备耐切割、耐磨性能的功能型外衣。这种设计让机器人更易维护,也更加便于个性化定制和功能拓展。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7

表面上看,这只是外观的更新,但其实还映射出行业对“人机共处”这一命题的重新思考。金属外壳虽然坚固,却在与人共处的场景中显得疏离;柔性外壳能有效缓冲碰撞、减少心理距离,也为后续在覆盖层中加入触觉、压力、温度等传感器预留了空间。

这种趋势并非Figure一家独有。

傅利叶智能在2025年推出的服务型人形机器人GR-3,便主打“柔肤软包覆材”设计,强调在家庭和康养场景中的亲和感与安全感。柔性包裹不仅提升了人与机器之间的接触舒适度,也降低了用户的心理防备。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8

来自挪威的1X Technologies也在其新一代人形机器人NEO上展示了类似理念。NEO采用3D打印尼龙纤维制成的外壳,贴合全身骨架,形成一种接近“织物皮肤”的外观。1X认为,要让机器人真正进入家庭或办公室,首要条件是“看起来没有威胁感”,而视觉和触感的柔和是通往信任的第一步。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9

在家庭等日常场景中,机器人需要靠近人、与人长期共处。柔性包覆带来的安全感和亲和度,正好契合这种需求。随着更多厂商在外观与触感上做文章,这种变化正在成为行业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共同趋势。

02
感知系统重构,为具身智能奠定基础

Figure 03的整机架构几乎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让Helix拥有真正的推理能力。

为此,Figure 03的感知与操作系统实现了大幅升级,搭载全新设计的传感套件和机械手系统,使 Helix 的感知与控制链条更为完整。

新一代视觉系统专为高频视觉运动控制而打造:摄像头架构的帧率提升一倍,延迟降低1/4,视野扩大60%,同时体积更紧凑、景深更大。这些改进让 Figure 03能在家庭等复杂、杂乱的空间中实现更稳定的导航与更精确的操作。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0

而Figure 03的“手”本身也成为视觉系统的一部分。每只手掌内嵌一颗广角、低延迟摄像头,能为抓取动作提供近距离视觉反馈。即使主摄像头被遮挡,机器人仍可通过手部摄像头持续保持视觉感知,实现稳定的自适应控制,这使得其具备了“边看边做”的能力。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1

触觉层面同样经历了跨越。Figure自研的第一代触觉传感器遵循三大原则:耐用性、可靠性与高保真。每个指尖传感器能检测低至3g的压力,足以感知回形针的重量。

如此高的灵敏度让机器人能在物体滑落前即时感知并调整握力,从而稳定地抓取易碎、不规则或可变形的物体。柔性指尖增加了接触面积,使机器人在执行精细任务时更接近人类手部的触觉特性。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2

此外,Figure 03具备10Gbps毫米波数据卸载能力,可让整机或机队上传TB级数据进行持续学习和改进。这意味着它能通过不断的数据回传与模型更新,实现从“像素到动作”的端到端学习。

这种对感知和灵巧度的追求,正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主流方向。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Optimus是与Figure并行的重要参照,二者都在追求“从视觉到动作”的端到端学习体系。

特斯拉最新版本Optimus V2.5采用更圆润的机身结构和更紧凑的感知系统,手部拥有22个自由度,可完成折叠衣物、搬运物体等精细操作。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3

马斯克多次强调,Optimus选择纯视觉感知路线,完全依靠摄像头实现空间理解和动作规划。在触觉智能上,Optimus的手部正在导入多层触觉传感方案,可识别不同材质与压力变化,实现更精细的力控操作。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4

无论是Figure还是特斯拉,这些更新共同指向一个趋势:人形机器人正在从“感知输入”迈向“智能推理”,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学习。

03
无线充电与数据闭环,实现不间断作业

无线化是Figure 03 的另一个亮点。该机器人秉承了Figure对完全自主、无线系统的愿景,能够进行无线感应充电和无线数据卸载。

Figure 03脚部集成了无线感应充电线圈,支持2千瓦功率的快速补能。机器人只需踏上无线底座,便可在不中断任务的状态下完成自我充电,实现了近乎连续的运行模式。快速的无线数据卸载功能还意味着机器人只需返回基座,就可以在轮班休息期间无缝卸载数据,支撑 Helix 平台的持续优化。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5

在家庭或商用场景中,这种“即插即补”的补能方式,意味着机器人能够全天候自主对接、按需回充,大幅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运行效率。

支撑这一闭环体系的基础,是Figure自研的F.03高安全电池。其通过了UN38.3与 UL2271 双重国际认证,并采用多层防护结构,从电芯、连接到整包,全面抑制热蔓延风险。更关键的是,这块电池还具备结构承重能力,真正实现“既是能量源,也是机体一部分”的系统整合。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6

随着人形机器人不断走向实际部署,如何持续运转、智能升级,正成为产业落地的关键门槛之一。续航问题不仅是Figure的挑战,更是整个行业的共性命题。目前,多数厂商正从以下几个方向寻求突破:

1.结构节能,打造“更省电的身体”例如,开普勒机器人采用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混动架构,具有高负载、低能耗的特点。其K2大黄蜂机器人的动作规划系统与执行器协同优化,使其在动态运动中精确分配电流,在静态状态下几乎不耗电。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7

2.换电系统,实现不中断的连续作业例如,优必选在2025年推出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搭载了全球首个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可在无需关机、无需人工参与的前提下,于3分钟内完成全流程换电。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8

3.无线充电,电池技术革新:除了Figure外,类似的感应回充机制,也已在 Agility Robotics Digit 等机型中得到测试。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等级的电池,正成为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的基础条件。

04
从原型到产线,量产化成为产业拐点

Figure 03 是 Figure 首款以量产化为核心目标、从零重新设计的人形机器人。为实现这一目标,Figure 从三个层面展开系统性重构:产品设计与流程优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自建制造工厂 BotQ。

在设计层面,Figure 03 的机械与电气系统几乎全部重做。研发团队以可制造性为核心原则,减少零部件数量与装配步骤,剔除非关键结构,从而显著降低复杂度与成本。

相比依赖CNC加工的上一代Figure 02,新机型大规模采用压铸、注塑、冲压等模具化工艺。这虽然增加了前期投入,但在制造效率与一致性方面带来了明显提升,也为后续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19

在供应链方面,Figure 选择自建体系而非沿用传统代工模式。公司内部垂直整合了执行器、电池、传感器、结构件及电子模块等关键环节,实现核心部件自主设计与生产;对于次要零件,则与全球多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兼顾质量、产能与交付周期的供应网络。

经过一年布局,Figure 已形成从关键部件到整机装配的完整生产链,具备支撑数千至百万级部件生产的能力。

支撑这一体系的核心设施是BotQ 工厂。这是 Figure 专为人形机器人量产打造的数字化制造基地。工厂首期年产能为 12000 台,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扩大至 10 万台/年

生产线配备自主开发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追踪与可追溯管理。通过将关键生产环节掌握在内部,Figure 能在产品质量、生产节奏与迭代速度之间实现更高的平衡。

量产不仅意味着制造能力的成熟,也标志着商业化落地的开始。Figure 03 并非仅面向家庭场景,其性能已针对工业与商用需求进行优化。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20

新一代执行器速度提升一倍、扭矩密度更高,配合柔性机械手与升级的感知系统,可在装配、分拣、仓储等复杂任务中实现更高精度与稳定性。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21

结合无线充电与自动数据卸载系统,Figure 03 能够在任务间歇实现自动补能与信息同步,从而保持近乎连续的运行效率。

这种以“可量产、可部署”为目标的设计理念,正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迈向规模化生产阶段。

其中,智元机器人在国内进展最为迅速,已实现数千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并与多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其他厂商如宇树、必选、开普勒也在积极布局制造体系与上下游供应链,推动产业从样机阶段走向真正的商业落地。

05
结语:光环与质疑并存的“AGI之路”

在发布 Figure 03 之后,Figure 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款新机型不仅登上了《时代周刊(TIME)》封面,还被评为 2025 年度最佳发明。创始人 Brett Adcock 也接受了《时代》专访,再次强调公司要“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工作”的愿景。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22

然而,Figure 这个名字本身,依旧充满矛盾。一方面,它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视频一出便刷屏,宣传中频频使用“革命性”“通用智能”等高调表述;另一方面,它的产品却极为神秘,鲜少在公开展会上亮相,也几乎不开放线下展示或测试。

这种反差,使 Figure 同时站在了期待与质疑的交汇点上。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它承载着行业的希望,也背负着外界对“夸大宣传”与“过度叙事”的担忧。

但无论如何,Figure 03 的推出已在产业层面留下了清晰的信号: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技术竞赛走向体系竞争。

在这一进程中,Figure 既是领跑者,也是试验者。而它能否真正兑现“通用机器人”的承诺,将不仅影响自身命运,也可能定义整个行业未来的速度与方向。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23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交流群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24


深度解析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背后折射哪些产业趋势?图25

推荐阅读



 本体 

供应链

||||

场景应用

|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马斯克撑不住了,特斯拉放弃机器人生产计划
快讯|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数亿框架订单合作,图迈腔镜机器人临床手术量破1.5万例,原力无限签订2.6亿元具身智能单笔订单
Figure 03重磅发布!指尖能感知回形针重量,年产1.2万台,这次要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智元机器人拟赴港IPO!
曝库克将让位CEO,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有望接任;蔚来回应智驾多位核心高管离职:主动调整组织架构;阿里组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团队
2025年高工人形机器人年会,启幕!
2025上半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格局重塑,头部品牌引领增长
获数千万元融资加持,「镜识科技」以“全球首款双形态家庭机器人BAOBAO”,颠覆四足机器人市场!
珞石机器人以18C冲刺港交所,融资10轮,3年半亏损6.77亿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显神威,推动儿童精准外科治疗新突破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