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
公司本次投资的20,000.00万元将用于“灵助”工业软件AI工具集开发项目。本项目旨将先进的AI技术与现有工业软件深度融合,开发具备自学习、可交互、强辅助特征的智能软件辅助工具,构建适配研发、制造、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工业软件的AI工具集,打造“标准化工具+定制方案+订阅服务”综合AI赋能能力。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构建自主可控的AI生态,驱动国产工业软件能级跃升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竞争加剧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核心内容。为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公司拟打造以AI为核心的工业软件辅助平台,构建国产软件自主可控的AI生态。
通过AI大模型整合海量工业数据,形成隐式知识库,采用国产化技术方案,包括自主开发的AI建模组件、分布式架构及内化部署模式,实现从底层基础算法到上层应用功能的自主可控,有力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在“可用、易用、好用”程度上逐步比肩国际一流产品。为制造业迈向高端提供一条技术赋能的新路径,助力构建安全可靠、持续进化的工业软件新生态。
(2)加速工业软件+AI的融合,提升工业软件智能化水平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变革,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企业创新效率、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现有工业软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数据标准不一、数据深度融合不足、交付复杂等挑战,制约了制造业全链条协同与效率提升。
工业软件亟需通过开发智能建模与设计生成、跨平台的统一AI适配中间体、智能仿真模型前处理等核心模块,构建一套贯穿设计、研发、工艺、制造、运维全流程的AI融合辅助平台。用人工智能赋能CAD、CAE、EDA、PLM、MES等关键工业软件,形成多场景、模块化的Agent。
(3)全面发展工业软件AI工具,破解工业数据智能化应用瓶颈
当前工业数据在智能化应用中存在很大瓶颈,数据从产生、采集、处理到最终价值实现的整个链路上存在工业软件所产生的工业数据的行业适配性与标准化缺失、技术架构落后与系统割裂导致数据采集和处理困难、工业数据质量与可用性低且安全与共享机制薄弱、工业数据智能化需求与分析开发能力错配脱节等诸多问题。
工业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瓶颈贯穿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是数据治理、系统架构、行业知识、安全机制、人才能力等多维度交织的系统性难题。突破的关键在于要建立“源头治理、架构重构、智能赋能”的一体化思路,融入AI技术,构建全域的工业软件AI工具集,从易到难地选择切入场景,降低应用门槛,逐步释放数据的价值。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国家工业软件国产化政策清晰,工业软件智能化趋势明朗
“十四五”规划将研发设计软件列在工业软件突破首位,着力构建支撑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良性生态。2024 年 5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明确到 2027 年将更新完成约 200 万套工业软件和 80 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覆盖石油、化工、航空、船舶等关键行业。
2025 年 8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进一步推动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相关政策的推动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有助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2)行业需求明确且规模可观,AI 工具集拥有巨大市场空间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工业软件市场正处在规模扩张的关键阶段。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4 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已达 3,649.7 亿元,并预计将以 13.3%的年复合增长率在 2027 年增长至 5,312.7 亿元。
随着智能制造理念的深入实践,企业不再满足于工业软件的基础功能实现,而是更加追求其在提升研发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数据驱动决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正日益成为工业软件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Gartner 预测到 2027 年中国制造业 AI 应用渗透率将以 1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提升。通过 AI 赋能提升工业软件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明确趋势和普遍共识。
(3)公司产品结构丰富,技术储备充足
公司自主研发的“乐系列”工业软件产品体系覆盖研发、制造、运维和质量等全链领域,产品结构完整、产品类别丰富。加之全球工业软件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国内外工业软件形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产品布局。公司对自研工业软件产品和进口产品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施经验。
本项目将为上述全线工业软件注入智能内核,推动其从工具向智能伙伴演进。公司拥有工业软件和 AI 技术专家团队,积累了成熟的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AI 技术和云端、本地及边缘多种产品部署能力。有能力打造出能够深度融合各类工业场景,具备理解、规划与自主执行操作能力的工业软件 AI 工具集。
4、项目实施主体与投资情况
项目的实施主体为能科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北京能科瑞元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额为 21,902.59 万元,实施周期为 3 年,实施地点位于北京市。
5、项目涉及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审批、批准或备案事项
截至本报告公告之日,本项目备案手续尚在进行中。
因该项目为研发类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本项目无需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无需取得主管环保部门对本项目的审批文件。
本项目拟租赁场地并进行装修改造,项目租赁建筑面积为 3,580.00 m2。其中研发办公区建筑面积 2,880.00 m2、实验区建筑面积 300.00 m2、机房建筑面积 100.00 m2、展示区建筑面积 300.00 m2。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