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10月11日,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展示了渐冻症患者Nick Wray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吃东西的画面。Wray已完成N1芯片的脑部植入。Wray仅通过思维活动,便可操控机械臂完成“抓取杯子→将吸管送至嘴边→抿水”这一系列连贯动作,同时还能自主完成抓杯子、戴帽子、微波加热食物及打开冰箱等多项日常任务,“多年来我第一次戴上了自己的帽子!我用微波炉自己烤鸡块,自己吃饭!我学会了如何打开冰箱,如何取下和盖上罐子的盖子!我甚至尝试了慢慢地操控轮椅!”Wray兴奋表示。据悉,这是Neuralink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CONVOY研究项目的一部分,Wray是第8位接受该脑机植入手术的患者。

2、科沃斯战投领投,国内一体化关节领先创企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科沃斯战投领投,上海宁玮仁、上海湖银等产业资源方跟投。巨蟹智能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驱动与高性能机器人关节的科技创业公司,致力于关键核心部件:谐波减速机、微型低压驱动器、集成式编码器、力传感器、一体化关节的全栈研发与产业化。作为江苏省重点智能制造企业,公司自2021年开始打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核心零部件。巨蟹智能公司拥有8000平米现代化研制基地,构建从原材料、热处理、精密加工到智能仿真的全链路制造体系。

3、MIT团队发布“可控场景生成”新方法,用AI为机器人构建无限逼真世界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与丰田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近日表示已经能够为机器人打造它们所需要的既多样又逼真的虚拟训练场。他们提出了一种名为“可控场景生成”的方法,可以程序化地创建厨房、客厅、餐厅等数字场景,供工程师模拟大量的真实世界互动与情境。该工具在一个包含超过4400万个3D房间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这些房间中充满了桌子、盘子等各类物体的模型。它能将现有的资产布置到全新的场景中,并对每个场景进行精细调整,使其成为一个物理上精确且栩栩如生的环境。“可控场景生成”技术通过“引导”一个扩散模型来创建这些 3D 世界。扩散模型是一种 AI 系统,它能从随机噪声中生成视觉图像,并朝着用户所期望的日常场景演化。
4、船体清洗机器人公司海王星机器人B轮融资5200万美元

海王星机器人(Neptune Robotics)完成5200万美元B轮融资,由Granite Asia领投,全球最大航运公司之一的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 Line)战略参投。据悉,海王星机器人公司研发水下机器人,用以取代潜水员进行船体清洁,其效率比人工快3至5倍,且过程自动化、安全可靠。该系统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满载吃水深度的海岬型(Capesize)船舶清洗,无论白天或夜晚、清水或浑水环境,甚至在高达4节的强流中都能稳定作业——这一性能是传统潜水清洗方式的4倍。这笔新融资将用于研发、新型机器人系统、AI驱动的服务平台,以及向全球20个市场扩张,其中日本有望成为关键枢纽。
5、贵大学生团队成功研发高性能地震勘探救援机器人

近日,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探震锋行”学生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高性能地震勘探救援机器人,该装备融合边缘计算、自研复合动力系统和软体机械臂等多项技术,有望为震后狭小空间救援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目前,该机器人已与贵州众志救援队达成合作关系,其部分功能已通过第三方性能测试投入实地救援应用,为提升复杂环境下的救援效率提供了科技支撑。该机器人利用边缘化计算机技术对进入灾区后使用深度相机和雷达所获取的2D与3D地图数据、人体红外信息进行保存或远程传输,为后续救援人员进入灾区提供数据支持,并能够与狭小区域的受困群众取得联系并输送水和食物等生命物资等。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