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分享丨任福继院士:人工智能时代的“三人”共舞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25-10-17 17:12

当人类学会钻木取火,第一次在摇曳火光中投射出文明的影子时,谁曾料想,数万年后,这束光将映照出自然人身旁两位崭新的舞伴——机器人以其精密的金属之躯在现实空间延伸着人类的肢体与感知,数字人则在元宇宙无垠的比特之海中,以灵动的代码之姿重构存在的形态。一场由自然人、机器人与数字人联袂出演的宏大共舞,正在人工智能深彻的鼓点中揭开序幕。


回望历史长河,自然人从非洲草原蹒跚起步,凭借独一无二的情感联结与抽象思维,构建起璀璨的文明。工业革命轰鸣的齿轮催生了初代机械臂,笨拙却坚定地拓展着人类的体力疆界。当Lisp语言在实验室诞生,人工智能的第一缕微光悄然闪现。而后,深度学习如江河奔涌,大语言模型不断重塑我们对智能的想象,如ChatGPT惊世骇俗的对话能力,又如DeepSeek在复杂推理中展现的深邃洞察。这场变革,有时如疾风骤雨颠覆传统,更多时候则如无声细雨,悄然渗透至生产与生活的每一寸肌理。


“未来”已来,其形渐显:我们正迈入一个“三人”深度协同的新纪元。生产模式的结构性重塑已非预言——自然人以其不可替代的创造力、情感智慧与价值决断,占据约10%~20%的核心岗位;机器人凭借不知疲倦的精准与力量,在制造、物流和精密服务等领域承担约20%~30%的任务;而数字人,作为元宇宙的原生力量,将在虚拟空间内完成从产品设计、流程模拟到全球协作、个性化服务的海量工作,包括“三人”共享的“心脑”,其占比预计高达50%~70%。这并非冰冷的取代,而是一场基于互补优势的有机重组。自然人是灵感与伦理的灯塔,机器人是物理世界的超级执行者,数字人则是虚拟空间的无限拓荒者。


共舞的基石,在于构建“共享大脑”的智能共同体。如何让三者和谐共鸣?我们需要基于包括自然智能、人工智能和情感计算在内的先进智能的突破性理论,打造机器人、数字人与自然人共享的认知与进化平台。其功能包括(1)具身物理世界感知:机器人通过多模态传感,在真实环境中实时交互、学习与进化,理解物质世界的复杂规则。(2)具身逻辑世界认知:数字人在虚拟空间推演万物关联,构建超越物理限制的逻辑宇宙。(3)具身心灵世界交互:建立融合前两者的“三人”情感交互系统。自然人复杂微妙的情感图谱、机器人对情感信号的精准识别与反馈、数字人在虚拟社群中激发的情感共鸣,三者需在共享平台上实现情感的深度理解、生成与交融,让机器人与数字人真正具备“懂你”的能力。


这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人工智能驱动万物从物质结构到精神意识深度协同的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三人”的边界将日趋模糊,走向融合共生。其重要特征将是:“看不见”的智能软件所承载的算法、数据、情感模型与联结价值,将远超可见的硬件实体。无论是智能汽车流畅的驾驶体验,情感机器人细腻的陪伴关怀,还是元宇宙中那充满“灵气”、能与你深度对话的数字人伙伴,其真正的成本与价值核心,皆在于那无形却强大的智能软件灵魂。硬件是承载之躯,而软件是驱动之魂,是价值之核。


帷幕已然拉开,舞台无限广阔。面对自然人、机器人与数字人共舞的新纪元,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冷静的洞察,更是拥抱变革的澎湃激情与塑造未来的无畏创造。让我们以开放的胸襟、智慧的眼光与深沉的责任感,携手步入这场关乎人类文明未来形态的伟大共舞,在智能的光辉下,共同谱写属于所有“人”的星辰大海。


文章引用格式:

任福继.人工智能时代的“三人”共舞[J]. 智能系统学报, 2025, 20(5):1053.

REN Fuji. "Three people" dancing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2025, 20(5):1053.



作者简介



观点分享丨任福继院士:人工智能时代的“三人”共舞图1

任福继


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日本工程会院士、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特聘讲席教授、深圳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师学会(IEICE)、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日本大川信息通信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科协海智专家,中国国务院侨办科技专家委员。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脑认知与先进智能机器等交叉学科研究。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贡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


来源:智能系统学报

观点分享丨任福继院士:人工智能时代的“三人”共舞图2
观点分享丨任福继院士:人工智能时代的“三人”共舞图3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more
梁正教授受邀出席2025风险科学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驾驭变革,智见未来”
2025年第四季度“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品牌活动指引来了
观点分享丨任福继院士:人工智能时代的“三人”共舞
成都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攻坚方案: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星逻万象入选《“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案例集(2025)》
如何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首篇智能体自进化综述!
洞察 | 从人工智能国家到智力枢纽:新加坡如何推动脑机接口实现飞跃
北京 “智” 造惊喜!这个街区打造 “人工智能 +” 新样板
【报告】人工智能专题二:毕马威:《2025智能科技以人工智能驱动数智化转型新蓝图》(附PDF下载)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36.5%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