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半导体行业资讯 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10月23日,布鲁塞尔的欧盟峰会上,德国总理默茨对外界放出了“狠话”。他先是表示"德方仍在努力寻求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不希望冲突进一步升级。"
但紧接着画风一转,冷不防就指点起了中国称:"断供安世芯片是不可接受的,中方领导层必须明白,我们无法接受目前的情况。"

这句"无法接受",实际上道出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当下的两难处境。
一方面,德国的汽车产业命悬一线,没有安世的芯片,整个产业链都要崩盘。
另一方面,德国在战略上仍然难以摆脱对美国的追随,欧洲的工业不可能实现独立自主,德国的车企也需要美国市场的订单。
尽管荷兰方面坚称其强制接管安世的行为是"自主决策",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托词而已,背后美国的身影一直在若隐若现。

默茨的表态,则揭示了当下欧洲对华的大致逻辑:欧洲可以对中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这被视为其"法律主权"的体现;而当中国依法采取对等反制时,却会被贴上"经济胁迫"的标签。
在欧洲的叙事框架内,其内部行动即使明显损害他国企业权益,也会被归为"内部事务"或"法律问题";而中国一旦选择自卫性的反制,就会被解读成"外部挑战"。
德国之所以如此着急,关键在于其汽车产业已到了停产边缘。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透露,全行业约三分之一的企业独家依赖安世半导体供货。芯片专家马丁·盖斯勒也指出,重新认证替代供应商可能需数月,完全切换供应链则可能需要几个季度。这对于以精密制造著称的德国工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汽车产业因为安世半导体芯片断供,即将遭遇“完美风暴”。

德国经济部部长卡塔琳娜·赖歇称:因为中国封锁安世半导体芯片出口,德国已向中国提出抗议,其理由是德国对中国零部件“深度依赖”。
她同时还强调,德国不会就荷兰政府将安世半导体“国有化”提出抗议,因为荷兰是德国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