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嗨,我是阿诚,这是我的第154篇文章,今天聊聊#硅晶片三家后起之秀。
在半导体的世界里,芯片是灵魂,而硅片就是灵魂的“骨架”。没有硅片,再先进的CPU、GPU、存储芯片都无处安放。AI狂飙、智能汽车加速、数据中心遍地开花,全球对硅片的需求被推到新高度。于是,硅片厂们纷纷按下“扩产快进键”。最近,三家重量级选手——西安奕材、有研硅、环球晶圆,几乎同一时间传来大动作。可以说,这场扩产大战已经悄然开打。

1.西安奕材
先说西安奕材。8月14日,公司科创板IPO顺利过会,计划募资49亿元,用于西安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核心就是12英寸硅片。别小看这家企业,它早已在存储芯片和逻辑芯片市场站稳脚跟:NAND Flash、DRAM、CPU、GPU、手机SoC 等产品都用上了它的硅片。更重要的是,它的业绩成长速度堪称“开挂”:2022年营收10.55亿元,2024年就飙升至21.21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1.83%。今年上半年再创新高,营收13.02亿元,同比猛增45.99%。对一家材料企业来说,这是相当亮眼的成绩。IPO过会后,奕材的目标更直接——啃下高端市场的“硬骨头”,特别是先进DRAM、先进制程NAND Flash以及下一代逻辑芯片。换句话说,它正从“国内玩家”向“全球对手”发起挑战。
2.有研硅
相比之下,有研硅的节奏显得更务实。它选择在8英寸硅片上不断加码。根据最新半年报,上半年营收4.91亿元,利润1.50亿元,8英寸硅片产量同比增长37%,不仅增产,还保持高开工率,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研发方面,区熔硅片、超低氧硅片、多晶硅铸锭产品正在客户认证,超低阻硅片则已经规模化量产。扩产进度同样清晰:第一期5万片/月的项目已在2024年达产,预计2025年底完成验收;此外,公司还计划用超募资金4833万元新建区熔硅单晶研发项目,2026年底建成投产。相较西安奕材直冲高端的打法,有研硅更像是“稳扎稳打”的代表,它通过不断扩充8英寸产品线,把市场份额一点点做厚,牢牢守住自己的阵地。别忘了,8英寸晶圆虽然不如12英寸“高大上”,但在模拟芯片、功率器件、车规产品这些细分市场里,依然是刚需,需求同样旺盛。
3.环球晶圆
真正的大佬,还得看环球晶圆(GlobalWafers)。作为全球前三的硅片巨头,它最近打出了一套三连击:第一,拿下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金额高达2亿美元,直接投入到德州和密苏里州的新厂扩产;第二,今年5月,德州谢尔曼市的12英寸硅片工厂已经正式投产,速度快得让人咋舌;第三,它还与苹果达成合作,未来iPhone、iPad用的晶圆将来自环球晶圆在美国的新厂。这个组合拳,既有资本支持,又绑定了最强终端客户,几乎是 textbook 级别的扩张。要知道,环球早在2022年就决定在美建厂,年底破土动工,如今短短两年就投产,速度和执行力都让同行望尘莫及。董事长徐秀兰更是直言:如果美国市场需求持续爆发,下一阶段扩建随时加速。换句话说,它不仅要产能,还要抢时间,更要卡住美国本土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这三家公司,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扩产路径。西安奕材,带着IPO资金,直接冲击12英寸高端市场,是典型的“新锐突击”;有研硅选择深耕8英寸,用稳健打法守住份额,是“老将稳攻”;环球晶圆则凭借国际化布局、政策红利和苹果背书,直接走了一条“巨头快跑”的路。背后共同的逻辑只有一个:硅片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容错过,谁慢一步,就可能被竞争对手甩开几个身位。
AI、云计算、智能汽车……这些产业正把硅片推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未来几年,全球硅片行业的竞争不再是“有没有”,而是“谁能造得更先进、更稳定、更便宜”。三家企业已经在跑道上全力加速,而真正的冠军,还需要时间来揭晓。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中国比较厉害的半导体公司
2.半导体行业,年薪40W是什么水平?
3.半导体丨全球十大封测龙头
4.光刻胶:中国三剑客杀出重围
5.半导体,最具潜力的5家公司
6.半导体设备该变变天了
7.Fab大厂工作5年,“我”变成了高薪废物?
8.假如明天失业,后天你能干什么?
9.半导体行业,亏损最惨的4家公司
10.中国Fab大厂一览表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