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气象局联合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中国民用航空江西安全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江西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迈入系统化、专业化新阶段。作为全国低空经济改革发展的先行省份,江西正以气象服务为支撑,打造“气象—通信—导航—监视—保险”五位一体的低空飞行安全体系,为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多部门协同发力,夯实气象保障基础 《通知》明确要求,建立气象与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机制,优化低空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江西省气象局牵头推进全省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民航、通航企业等单位制定统一标准,并定期开展设备计量检定。目前,全省已在12个通航机场及重点区域部署风廓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能见度观测仪等设备,实现低空3000米以下空域气象要素实时监测。 同时,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入驻全省唯一A类飞行服务站——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提供全天候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该中心已形成“六有”业务体系(有机构、有专班、有平台、有技术、有产品、有服务规范),每日为95家通航企业、50余架次飞机提供飞行气象条件评估报告,覆盖应急救援、航空护林、物流配送等多元化场景。 数据共享+技术赋能,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为强化数字支撑,江西气象部门牵头搭建全省统一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多源监测数据,规范接口标准,实现飞行计划、航空情报等信息的实时互通。平台已接入北斗地空通信系统,可为飞行主体提供定制化天气风险预警及保险理赔气象咨询服务。技术攻关方面,江西联合开展中低空三维气象湍流精准监测与反演技术研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型和AI算法,实现起降场三维风场模拟、航路大气环境监测等功能。例如,吉安飞行服务站通过风廓线雷达和毫米波云雷达,实时采集风向风速、能见度等18项指标,并与桐坪机场塔台数据联动,提前2小时发布雷暴、低云等危险天气预警,解决低空飞行用户长期面临的气象服务难题。 拓展应用场景,赋能防灾减灾与产业发展 江西大力推动气象低空技术与应用场景融合,构建“精准服务+科技赋能+协同保障”的人工影响天气立体服务体系。无人机、直升机等航空器在增雨抗旱、水库蓄水、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广泛应用,如共青城“两区一线”低空运输气象观测试验区新增多套全要素交通气象站,助力无人机物流安全高效运行。 在农业领域,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推出全省各市无人机植保作业气象条件预报,结合实时天气数据优化作业方案。2025年8月,针对持续高温天气,气象部门为赣中、赣南地区提供精准降雨预警,保障无人机喷药施肥作业安全,惠及农田超10万亩。 创新协同机制,探索“气象+保险”模式 《通知》强调,要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气象安全保障机制,推动“气象+保险”模式落地。江西省气象局联合金融监管局开发低空飞行气象保险产品,基于气象监测数据为通航企业提供风险减量服务。例如,通过气象导航优化飞行航路,降低极端天气导致的飞行事故率,同时为保险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江西在吉安、共青城、抚州等地设立气象服务保障席和数据监控席,配备“631”智能外呼终端,实现预警信息实时推送。吉安服务站通过微信专属群和24小时热线,构建“常态化+应急化”立体保障体系,为重大飞行活动提供“一对一”现场研判服务。 打造低空经济气象服务全国样板 下一步,江西将围绕低空物流、文旅观光、消防应急等高需求场景,定制化完善观测站网布局和气象数字底座,提供“一站式”低空飞行敏捷服务。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傅敏宁表示:“江西将以‘五位一体’模式为引领,持续升级监测预警网络,深化气象数据应用创新,为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提供全国样板。” 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江西正加速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低空气象保障体系,助力全省低空经济总产值向2000亿元目标迈进,为华东地区低空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搜集、整理、编辑:李萌,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