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是人体重要的感知功能,人体的触觉感知功能多样且复杂,触觉作为人类感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皮肤中多类特异性感受器协同工作实现复杂的环境交互。触觉传感器是实现人形机器人环境感知与精确操作控制的核心组件,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物体的位置和表面属性,为人形机器人的交互感知和自动化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输入手段。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众多且行为复杂,其训练整合视觉、触觉、力觉等多源传感器数据后,能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跨模态关联,实现多模态数据深度融合,从而使人形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的认知特性,更容易具备跨场景迁移能力。
2025年9月5日,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行业首个开放架构超大规模多模态触觉数据引擎与认知训练中心。该训练中心有望填补国内真人触觉对齐数据空白,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触觉数据碎片化难题,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构建核心感知基座。

模式创新:触觉数据采集与训练的平台建设
建立人形机器人触觉数据感知体系并非易事,需深度结合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前沿成果,形成从数据采集、算法优化到硬件适配的闭环体系,才有望真正达成这一目标。
为此,项目构建“1+10+1000+N"触觉感知平台体系”(1套具身触觉感知架构/ 10+关键场景/ 1000+种通用物品/ N类现实泛化应用),通过4大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灵巧操作的技术进步:

1. 推动智能触觉认知能力建设
在业内实现首个“感知-理解-预测-应用”闭环认知能力,通过触觉动作捕捉手套采集高精度人机对齐数据(填补国内空白),增强真实采集数据,显著提升VTLA模型训练泛化性能,使其具备更强的情景适应性与决策智能,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执行指令”向“理解意图”演进。
2. 开放开发者生态平台
该训练中心提供数据共享、模型训练、应用开发一站式服务,旨在吸引全球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创新企业共建触觉数据共享、模型训练和场景应用开发,打造触觉感知生态体系,从而形成“数据-模型-应用”正反馈循环,降低创新门槛,推动触觉感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3. 构建超大规模多模态触觉“指纹库”
该训练中心融合多模态触觉数据采集,适配康养、零售、工业、实验室等10+关键场景,建立了1000+种真实物体触觉数据采集,构建物理世界触觉底层数据库。为各厂商的AI训练提供丰富、真实的触觉样本,支撑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与环境交互,相当于绘制了一张“触觉地图”,支撑人形机器人跨行业、跨场景落地。
4. 制定人形机器人触觉数据标准
中心的建立旨在破解行业数据碎片化困局,构建通用性基础平台,为行业输送更多触觉数据,制定人形机器人触觉评价体系,推动人形机器人触觉数据标准完善,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为设备兼容、模型迁移、性能评估提供基础依据。
产业价值:重构人机交互基础设施
据悉,训练中心规划的全场景数据采集与训练基地已完成一期建设,包含:10+场景实验室——涵盖工业、康养、零售、消费服务等真实场景;双场景数据入口——人形机器人(复合场景)+协作机械臂(单一场景)协同采集数据;千万级触觉数据库——打通单一数据-复合数据-认知训练-迁移学习全链路,实现泛生态应用。
生态战略:打造行业触觉感知核心基座
训练中心整合三方优势资源 ——华威科(触觉技术)+创新中心(科研资源与场景验证)+产业联盟(生态链整合)。未来将引入全球更多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创新企业共同参与,开放开发者平台,提供数据共享、模型训练、场景应用开发三大核心服务。
未来展望:共建触觉智能新生态
可以说,该项目从技术架构、生态建设、标准制定、数据基建与产研协同等多个维度,构建起一套系统化、开放化、可持续的触觉智能发展体系,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的重大突破,这类完整触觉基础设施,不仅能服务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更将赋能智能制造、康养服务、零售体验、远程操作等多个具身智能落地领域,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边界,让未来触觉感知将不再是机器人的“附加功能”,而是其理解物理世界的基本语言。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李正祥表示:“本次搭建的行业首个触觉训练中心,将进一步夯实创新中心的数据采集底座,形成湖北省人形机器人在细分领域的独特优势,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华威科CEO朱晓辉现场表示:“我们不只是制造传感器,我们更致力于为机器人‘长出皮肤’,赋予其感知世界的能力。华威科将持续推动从‘传感硬件’向‘AI数据服务’转型升级,构建‘感知-数据-智能’闭环。”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朱钦淼呼吁:“触觉是机器人实现灵巧操作的关键环节,训练中心将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和多模态数据库,不仅赋能机器人行业,还将带动3C、汽车等产业发展,欢迎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共建,共同推进触觉感知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慕老师159 0176 798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