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说到“芯片”,大家都耳熟能详,手机、电脑、汽车、家电,甚至电饭煲,都离不开它。但你是否也会困惑: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晶圆,这些词看似经常互换使用,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用通俗而又专业的方式,理一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奇妙材料
世界上的物质,从能否导电来分,大致有三类: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铜、银这样的金属是导体,电子可以自由流动,导电能力极强;橡胶、玻璃则属于绝缘体,电子被牢牢束缚,几乎无法导电。而半导体正好处在中间地带,能不能导电,取决于它所处的条件。
硅(Si)和锗(Ge)是最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四个电子,既不像导体那样随意释放电子,也不像绝缘体那样完全不放手。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掺杂”工艺,加入少量其他元素,就能让它们的导电性发生变化。掺入带有额外电子的元素,硅就会变成“电子型”的N型半导体;掺入缺少电子的元素,则会出现“空穴”,形成P型半导体。正是这种可控的导电能力,让半导体成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
晶圆:把半导体材料做成规则圆片
有了半导体材料,还不能直接用于制造芯片。科学家需要把这些材料加工成一片片大圆片,这就是“晶圆”(Wafer)。如果你在饭店见过桌子上转动的圆盘,不妨把晶圆想象成类似的形状,只不过材质换成硅,直径可能是4英寸、6英寸、8英寸或12英寸,厚度却只有几百微米。
晶圆就像是一张白纸,后续所有复杂的电路结构,都会被“印刷”和“刻蚀”在上面。它是芯片的母体,一切电子器件都从这里开始。
芯片:从晶圆上切下的小方块
晶圆本身不能直接装进手机或者电脑。制造流程的最后一步,是把晶圆切割成一块块小方片,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芯片”。在业内,它还有“管芯”“die”或“晶粒”等不同称呼。
每颗芯片其实就是一个缩微的“电子系统”,里面布满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承担着运算、存储或控制等功能。晶圆上能切出多少芯片,取决于单颗芯片的大小和良率。大芯片功能更强,但生产难度也更高;小芯片虽然功能简单,但数量更多。
集成电路:芯片的“高配形态”
很多人会把芯片和集成电路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并不完全等同。芯片是一个大概念,泛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器件,它既包括早期的“分立器件”,也包括如今主流的“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的特点是一颗芯片只包含一种元件,比如单个晶体管或二极管,功能相对单一,在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领域仍有广泛应用。而集成电路则是更复杂的形态,它把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亿个电子元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
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这标志着电子工业的巨大飞跃。今天的智能手机芯片往往集成了几十亿个晶体管,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当年的登月火箭。可以说,没有集成电路,就没有现代信息社会。
四者关系,一句话总结
半导体是材料,晶圆是用这种材料打磨出的圆片,芯片是从晶圆上切割出的功能单元,而集成电路则是芯片的一种高级形态,把无数元件“浓缩”在方寸之间。
换一个更生活化的比喻:半导体就像大米面粉,晶圆是揉好的大圆饼胚,芯片是切下的一块块披萨,而集成电路就是披萨上加满各种配料的豪华款。这样一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中国比较厉害的半导体公司
2.半导体行业,年薪40W是什么水平?
3.半导体丨全球十大封测龙头
4.光刻胶:中国三剑客杀出重围
5.半导体,最具潜力的5家公司
6.半导体设备该变变天了
7.Fab大厂工作5年,“我”变成了高薪废物?
8.假如明天失业,后天你能干什么?
9.半导体行业,亏损最惨的4家公司
10.中国Fab大厂一览表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