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纸片!机器人有了的“触觉皮肤”!

电子技术设计 2025-09-24 10:50
薄如纸片!机器人有了的“触觉皮肤”!图1

在未来的人机交互中,触觉或许会成为继视觉和语音之后的又一关键接口。最近,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光学快报》上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他们研发出一种柔性光学触觉传感器,这种薄如纸片的器件不仅能感知压力的大小,还能准确定位触碰的位置,灵敏度和稳定性都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

薄如纸片!机器人有了的“触觉皮肤”!图2

与传统刚性光纤不同,研究团队采用了柔软的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基底,并通过一种被称为“蚊针法”的工艺制造光路:利用注射器将液态树脂注入柔性材料,再用紫外光固化,形成稳定的光学通道。这种方法不仅工艺简洁,还能实现三维布线,让传感器在设计上更灵活。

据了解,该传感器只有500微米厚、约5厘米长、1.5厘米宽,但其内部嵌入了四条聚合物光波导通道,实验数据显示,它的空间分辨率可达1.5毫米,响应时间仅需33毫秒,灵敏度在8.7–10.9dB/MPa之间(与点击智能手机屏幕相当的指尖压力),即使经过反复循环测试也依旧保持稳定。

薄如纸片!机器人有了的“触觉皮肤”!图4

如果说技术参数还显得抽象,让我们直接聚焦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设想一下,在工业生产线上,机器人手臂能够通过这种传感器判断抓取力度,既不会捏碎易碎物品,也不会因为过度用力而对人类造成危险;在假肢领域,它能让使用者重新获得触觉反馈,抓握动作更自然、更接近真实手感;在医疗器械中,外科医生或许能借助它“感知”组织的质地,从而提高手术的精确度。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传感器也可能被集成到智能手套或健康监测贴片中,实时记录压力变化,为运动和康复训练提供数据支持。

与常见的电阻式、电容式或压电式触觉传感器相比,光学路线的优势在于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适合复杂环境使用,同时,多通道光路设计让它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以轻松构建大面积触觉阵列,而柔性基底的应用则让它既能弯曲贴合,又能保持长期稳定。这些特性让它在触觉传感的赛道上显得格外独特,相信随着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规模化生产,这类光学传感器将会为医疗、工业乃至日常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责编:Ricardo

薄如纸片!机器人有了的“触觉皮肤”!图6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数读沿沪宁|机器人产业:参与全国30%标准制定
【机器人】从科幻走进现实!“浙”里的机器人能“上天入地”
千亿巨头冲击港股IPO,押注汽车电子+机器人,出路还是新困局?
快讯|宇树机器人“围殴”测试展硬实力;Optimus AI灵魂人物接连出走;智元机器人GO - 1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全面开源
跨形态学习来了!轮式机器人的“经验”如何轻松传给双足机器人?
宇树机器人被围殴了~
用按摩椅控制人形机器人?肌肉传感器方向
全球首次!多形态通用具身机器人协同常态化作业,越疆重新定义新质工业生产力
人形机器人之外的更优解: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跃迁
薄如纸片!机器人有了的“触觉皮肤”!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