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W和丰田赢麻了
在过去几年里,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电动化狂潮”。从欧洲到北美,各大车企纷纷宣布淘汰燃油车的时间表——就像一场“看谁先全电动”的竞赛。Volvo、Bentley都立下flag要在2030年彻底放弃燃油车,福特欧洲也宣称到本世纪末只卖纯电动乘用车。
那时候的氛围几乎是“一股脑儿上”,仿佛谁转得不够快,就会被时代抛弃。
保时捷曾计划到2030年让电动车占总销量的80%以上,奥迪更是喊出要在2032年前彻底停产燃油车。然而,几年过去,现实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这些计划几乎全部被推迟,有的延后几年,有的干脆无限期搁置。
为什么?因为市场没跟上。
🚗 当别人疯狂All in电动车,BMW和丰田却“稳住了”
在所有急于“抛弃内燃机”的汽车品牌中,有两家显得格外冷静——BMW和丰田。
当别人在赌“电动车将统治未来”时,这两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却选择按兵不动。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不是每个国家、每个市场都准备好只靠电动化生活。
电动车不仅普遍比燃油车贵,全球很多地方的充电网络也远未成熟。
于是,BMW坚持了自己的理念——“Power of Choice”(选择的力量)。
消费者想买汽油的,有;想要柴油、插混、电动车的,也都有。甚至在2028年,BMW还将推出一款基于X5的氢燃料电池车——这套系统还是和丰田联合开发的。
这不是“保守”,而是战略清醒。
💬 BMW:电动车是趋势,但不是唯一解法
BMW CEO 齐普策(Oliver Zipse)多次公开表达对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令的担忧。他的原话非常直接:
“我们不相信单一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押宝电动车,就是一条死胡同。”
他警告说,欧盟如果一刀切禁燃,将摧毁汽车产业链中的大量工作岗位,削弱欧洲制造业的竞争力。
但BMW并非“反电动车”。
他们投入超100亿欧元打造了全新“Neue Klasse(新世代)”电动平台,这是品牌史上最大单笔投资。首款iX3和全新i3轿车即将登场,电动版iX5也在路上。
只是,BMW没有放弃大排量燃油机。M部门的直六、V8正在升级以符合欧7标准。甚至连柴油机也不会消失——下一代X5依旧会有柴油版本。
这意味着:BMW的电气化,是“加法”,不是“替代”。
🔧 丰田:留一手,就是最聪明的选择
丰田的逻辑与BMW如出一辙。
丰田欧洲产品战略副总裁Andrea Carlucci曾表示,他们的新一代汽油发动机被设计成“全能型”:
“不论是电动、混动,还是氢能,都能适配。”
换句话说,丰田在为不同能源路径都留后路。
丰田前会长丰田章男更是在2023年放出惊人预言:
“纯电动车的全球市场份额,永远不会超过30%。”
这句话一度被嘲讽为“落后思维”,但现在看来,他似乎是唯一没被风口裹挟的人。
丰田并非不重视环保——他们在开发多种“碳中和燃料”方案,包括与马自达、斯巴鲁合作研发合成燃料、生物燃料,还在测试氢燃烧引擎。
GR Yaris和GR Corolla实验车型,已经装上了能烧氢气的1.6T三缸引擎。
这意味着丰田想要证明:让内燃机更干净,也是一种可持续之路。
⚙️ 那些“改口”的品牌,正在付出代价
对比之下,那些当初一头扎进电动化的品牌,现在反而陷入尴尬。
比如保时捷。它原本要让Macan彻底电动化,但由于市场反应冷淡,不得不重新投资开发一台全新燃油版Macan。718 Boxster和Cayman也被迫“复燃”。
这种“转弯”成本极高。
电动车销量确实还在增长,但远没有车企当初想象得那样快。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八个月,纯电动车在欧洲新车销售中的占比是17.7%,虽然比去年提高了,但距离全面普及仍然遥远。
全球来看,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独占1400万台,占全球六成。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电动车渗透率仅9.2%,与挪威近九成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
这意味着电动化不会“一刀切”全球。每个地区的进度都不同。
🧭 结语:留后路的人,往往走得更远
当年,几乎所有人都嘲笑BMW和丰田“太保守”。如今,事实正好相反。
它们没被电动浪潮卷走,也没陷入政策焦虑。凭借“多能源战略”,两家公司能在不同市场灵活应对未来——无论趋势变快还是变慢,都能游刃有余。
在这场技术与市场的豪赌中,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不押宝单一路径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编者重新整理发布,“工业设计id”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