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喀快讯
10月13日


滴滴自动驾驶获得D轮20亿元融资,将用于推动L4落地
牛喀网综合报道,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D轮融资,融资总额20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资金将用于加大AI研发投入、推动L4自动驾驶应用落地,助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另有媒体消息,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和广州开启了全场景、全无人测试,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深夜、骤雨等复杂出行场景中表现稳定。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2025年底交付,之后在北京、广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


牛喀网综合报道,有媒体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由我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提案,在网络安全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SC27)成功立项,获得德国、法国、印度等多国支持。该提案的立项,标志着全球首个聚焦智能出行领域的隐私保护国际标准正式启动制定。该国际标准将立足智能出行服务的技术路线与产业现状,规范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的通用框架,包括驾驶员、乘客、服务提供者等相关方、关系和数据流转情况,明确相关安全措施,为全球出行领域标准化发展提供关键指引。该标准填补了智能出行行业细分领域隐私保护指南的空白。


据IT之家报道,丰田汽车在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公司正在研究一套小型无人机系统,主要用于帮助车辆在非铺装路面和野外小路上更安全地行驶。该系统旨在为驾驶者提供在不便下车的情况下的态势感知。通过无人机提供车辆周边和底部潜在危险的画面,驾驶者可以规划更安全的路线并优化车辆操作。大多数无人机飞行将靠近车辆进行,有时驾驶者也可能让无人机飞到树梢上方,通过拍摄视频来判断方向或观察地形。今年8月,美国交通部提出新规,以加快无人机在超出操作者视线范围的环境中使用。丰田在回应该提案时提到,公司已有一个此前未公开的相关研发项目,不过尚未决定何时实施。


据盖世汽车报道,西门子(Siemens)宣布推出其下一代电动汽车(EV)分布式充电系统——SICHARGE FLEX产品系列,具有模块化、可扩展性和多功能适应性。其核心是一套先进的全动态配电系统,可根据车辆的实时需求,在多个充电桩之间智能分配电力。这意味着所有电源组均可路由至所有配置的所有插座,从而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电力传输到正确的插座。该系统提供从480 kW到1.68 MW以上的宽广功率范围,使充电桩能够以80/120 kW的增量输出电力。SICHARGE FLEX同时支持CCS和MCS充电标准,允许在一个系统中安装最多4个MCS充电桩。SICHARGE FLEX通过其MCS分配器提供高达1500 A的充电电流。


据DoNews报道,佛罗里达大学、普渡大学和范德堡大学的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单原子厚度的过滤器,可阻止锂硫电池中的硫链穿梭。该过滤器在分子层面发挥作用,允许锂离子通过的同时阻挡长链硫化物,从而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研究人员Piran Kidambi将其类比为微型咖啡滤纸或保镖,选择性地阻隔有害成分。当前锂硫电池虽较锂离子电池更轻、更小,但因硫在内部形成长链导致电量耗尽和寿命缩短而难以实用化。此项技术有望推动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应用于电动汽车及无人机等领域。相关成果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


Melexis推出首款双输入电感式传感器,服务未来汽车电子系统
据芯榜报道,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宣布,推出MLX90514双输入电感传感器芯片。这款新型器件可同时处理两组线圈的信号,并在片上计算差分角度或游标角度。它专为下一代汽车应用设计,尤其适用于转向扭矩反馈、转向角度感测或转向齿条电机控制(包括线控转向实现)等系统。作为推出的首款双电感式特定应用标准产品,MLX90514拥有灵活的接口选项(独立模块配备SENT、SPC和PWM接口,嵌入式模块采用SPI接口)并集成片上处理能力。该芯片能够直接在传感器端完成复杂位置信息的计算(如差分角度或游标角度),显著降低系统工作量,无需使用多个IC,从而有效简化设计复杂度,并减少物料清单中的元件数量。


据EEPW报道,威世科技(Vishay)宣布,推出一款通过AEC-Q200认证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DC-Link电容器---MKP1848e,专为汽车、能源和工业应用等严苛环境而设计。MKP1848e系列的工作温度高达+125 °C,同时拥有高达44.5 A的纹波电流能力,以及高湿热条件下的高可靠性:测试条件基于IEC60384-16第3版的III级标准,即可在额定电压和60°C/93%相对湿度条件下持续稳定地工作1344小时。MKP1848e可在500V DC至1300 VDC的额定电压范围内提供1 µF至140 µF的额定容值以及低至1.0 mW的等效串联电阻。在保持器件体积不变的条件下,MKP1848e与上一代解决方案相比,其纹波电流能力提高了25%。


据工控网报道,Pickering Interfaces宣布为PXI电池仿真模块家族新增重要产品。41-754系列(PXI)与43-754系列(PXIe)采用紧凑型单槽设计,可作为2通道或4通道电池仿真器使用,每通道最高可提供8V电压及5A电流。所有通道之间以及对地完全隔离,允许通过串联来仿真堆叠架构中的电池。该仿真模块采用行业标准的PXI外形规格,可无缝集成至模块化测试系统,形成灵活、可扩展的开放式架构。若需更高电压,可便捷地增加更多模块,有效控制初始资本支出并确保系统投资的未来适用性。这种模块化方案还支持与其他PXI/PXIe仪器(包括第三方模块)的集成,例如故障注入单元(FIU)或热电偶仿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