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系坐镇,融资数亿元,不差钱也不差人的明星公司,突然故事讲不下去了。
近日,具身智能创业公司一星机器人(OneStar)宣布解散,目前吉利背景的相关人员已经基本撤出。甚至一个月前,它还在宣布融资、签约校企、发布产品。
目前,它的官方公众号已经清空了内容。

图源:公众号截图
至于后续规划,据说会一分为二处理,一边原有吉利相关的基础平台和业务回归吉利汽车;另一边具身技术团队可能会单独创业。
为何一星机器人的解散如此让人唏嘘?来看一下它从诞生到解散的全脉络或许便能明了。
5月,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的儿子李星星发起了一个具身智能创业项目,成立了OneStar一星机器人。
天眼查APP显示,苏州一星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5月9日,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控股股东为苏州吉星高照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为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的儿子李星星,他也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和监事。

李星星 图源:微博
公司内部的领导层更是“重量级”。董事长潘运滨来自吉利体系内部,曾担任吉利卫星板块总裁,现任吉利半导体公司CEO,具备丰富的产业运营与科技创新经验。
技术领导则由从上海AI Lab引进的明星研究员丁琰担任,拥有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在Ford、Meta等机构从事机器人感知与控制研究,在国际机器人学界声誉很高。
技术路径选择上,一星机器人与其他追求炫技Demo的机器人公司不同,打出的旗号是“倒做AI”。
这种路线摒弃传统Demo导向的研发路径,不以算法或视觉演示为起点,而是从真实任务与生产场景出发,通过调整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及产线布置,让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训练迭代。
换句话说,旨在让机器人在工厂里创造实际价值,而不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
可以说,从诞生之初它就带着“富二代创业”、“背靠巨头”、“有钱有人”等一系列光环,此后的融资也是一路顺风顺水。

图源:微博
7月,一星机器人官宣完成数亿元“亲友轮”融资,投资方几乎全部来自吉利生态体系。同月,上海AI Lab研究员被官宣正式加盟,出任公司CTO兼联合创始人。
8月28日,一星机器人与复旦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智能机器人校企联合实验室”,并推出首款产品——“星轮1号”轮式双臂机器人。
9月17日,苏州一星机器人再次完成数亿元种子轮融资。
其中,既包括BV百度风投、同创伟业等市场化机构,也有蓝黛科技等产业链投资方,以及中新集团等“城市共进”资本共同参与。
在融资的同时,该公司还发布了首款机器人—— “星轮1号”轮式双臂机器人。据称,该机器人由双方团队联合攻关打造。双方正在推进其量产工程化建设,以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一线。
然而10月,消息突然传来:公司团队已原地解散。一切来的太快太突然,甚至多数员工没待满试用期。
没想到,公司的寿命,竟然比员工的试用期还短。
当然,一星机器人的暴雷并非业内首例。
今年4月,估值223 亿元的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达闼机器人突然传出上海总部和广州分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创始人黄晓庆对外承认,被执行总金额超过3500万元,公司业务遇到了“很大困难”,正在积极寻求融资和解决欠薪问题。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至今已经完成六轮融资。
早在 2019 年完成 B 轮融资之后,这家公司便已经迈进独角兽俱乐部,成为资本的“香饽饽”,获得了包括软银、富士康、上海及广州等地国有产业基金在内的多轮投资,累计融资额约50亿元人民币。
总的来说,一个机器人行业明星公司的倒下,本质上反映了当前产业发展的短期市场回报与长期技术投入之间的失衡深层次矛盾。

一星机器人公司的成立,曾被认为是吉利布局机器人领域的重要落子。
此前,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曾表示:吉利有望从一家车企转变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图源:微博
当时,外界不少人认为,吉利一定会在具身智能领域大施拳脚。
那么,为何一星机器人今日突然解散?据透露,有可能是业务方向与吉利目前大搞的重金投入、集中资源支持的千里科技产生了重叠。
天眼查APP显示,千里科技成立于1997年12月,2010年11月上市,注册资本超过4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印奇。经营范围包括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批发、销售等。
9月,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银河M9上市发布会上对外宣告,吉利已经和千里科技合作,成立了智能驾驶合资公司“千里智驾”。
9月28日,李书福还亲自为千里科技站台,放话“未来是属于印奇的”。
随后,千里科技正式发布品牌“AFARI”,也宣布了新定位——“AI+车+机器人”。
目前,吉利正处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集中资源押注其中一个最具潜力的主体,是必然选择。即便是“太子”的项目,或许也要为更宏大的版图规划让路。

今年以来,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具身智能不仅延续了去年的热度,甚至更甚。
从宇树机器人上春晚开始,国内这些企业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追觅科技、众擎机器人等,时不时就会发布机器人整花活儿的新进展。
最近,两家头部企业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纷纷筹备上市,争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头衔。
9月2日,宇树科技宣布,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宇树科技王兴兴 图源:微博
10月10日,市场消息称,智元机器人计划明年赴港上市,目标估值为51亿至64亿美元。
但随着一星机器人这次的风波,市场应该会迎来一点冷静。
或许具身智能市场的《冰与火之歌》会愈演愈烈,其中究竟有几分泡沫?答案只能交给时间。
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具身智能亦或是其它AI 赛道,应用落地和变现是横亘在前的难题和最终必解的命题。唯有能让 AI 产品大规模用起来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
铁粉推荐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1856571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