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 x86/Arm 霸权!英伟达:CUDA 拥抱 RISC-V!

芯榜 2025-07-17 19:15
图片
图片

将CUDA移植到RISC-V架构上

7月16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正式启幕。本届大会汇聚全球芯片产业领袖、顶尖学者与生态伙伴,围绕“开放·融合·创新”主题,共同探讨RISC-V开源架构的最新进展、产业落地路径及未来生态格局。

英伟达副总裁 Frans Sijstermanns表示,CUDA是C语言和C++语言的拓展,现在CUDA只在x86和Arm上得以部署、还没有在RISC-V上面部署,但是我们也正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我们要将CUDA也移植到RISC-V的架构上。

CUDA 是英伟达推出的并行计算平台与编程模型,能让 GPU 高效处理复杂计算(如 AI、科学运算等),是连接软件与 GPU 算力的核心工具。

战略升级:CUDA 移植到 RISC-V 平台

Frans Sijstermanns称,“2017年举办的RISC-V工作坊”、当时是上海交通大学和英伟达联合举办的。那是北美之外的第一间 RISC-V 实验室,却是我们内部举办的第六届研讨会——比“全球首发”更早,也比“风口”更早。当时大家把 RISC-V 塞进一颗嵌入式 MCU,没有发布会、没有 PPT,只是认定“这事能成”。八年过去,英伟达已经在各类集成 MCU 里悄悄出货 10 亿颗 RISC-V 核心,从“极客小灶”变成了“隐形冠军”。

Frans Sijstermanns表示,英伟达正与生态伙伴通力协作,对 CUDA 做深度打磨:先推出一份标准文本化的 CUDA 规范,让它天然兼容 RISC-V;再对照服务器级平台要求和 Linux/RISC-V 标准逐条对齐。只有把 CPU、GPU 和系统级问题一次性扫清,才会正式发布。



RISC-V 2030 研究报告

芯榜正撰写《RISC-V 2030 研究报告》白皮书,意义重大,诚邀企业加入共构生态。RISC-V 是中国打破芯片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可降企研发成本。有意者加微信 105887(注明 RISC-V)共筑未来。

图片

- End -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R RISC-V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