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之外,中国半导体最缺什么?

芯火相承 2025-09-02 21:12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嗨,我是阿诚,这是我的第167篇文章,今天聊聊中国半导体最缺什么

提到中国半导体的卡脖子问题,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光刻机。ASML的极紫外(EUV)光刻机像是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们不断联想到命门、封锁、追赶。但如果我们只把焦点放在光刻机上,可能会忽略一个更大的事实:半导体是一条环环相扣、极度复杂的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掉队都可能拖慢整体进度。

那么,光刻机之外,中国半导体最缺的是什么?

一、缺的不是设备,而是体系能力

半导体产业链被称为“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原因就在于它是当今人类最复杂的工业体系之一。光刻机固然是关键装备,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神器。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台先进光刻机要发挥作用,需要配套的光刻胶、掩膜版、测试设备、EDA工具、良率优化方法、经验丰富的工艺工程师……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会让光刻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所以,中国半导体最缺的,并不是某一台设备,而是完整的、成熟的体系能力。

这种体系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上游材料体系 ——光刻胶、高纯气体、硅片、电子特气。2. 核心软件体系 ——EDA工具、IP核、设计验证平台。 3. 工艺积累体系 ——数以千计的工艺参数优化和迭代。 4. 供应链协同体系 ——设备、材料、设计、封测环节的长期协作。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远非一两家企业的突破就能填补。

二、材料:最容易被忽视的

材料是芯片制造的基石。没有优质的硅片、光刻胶和高纯化学品,再先进的工艺也难以稳定量产。

硅片: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被日本信越化学、胜高(SUMCO)、环球晶圆、德国Siltronic等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中国虽然有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等企业,但在高端300mm硅片的质量与稳定性上仍有差距。

光刻胶:尤其是用于EUV工艺的高端光刻胶,目前基本掌握在日本东京应化、JSR、信越等公司手里。国产光刻胶已经在成熟制程中取得突破,但在7nm以下仍是短板。

特种气体与化学品:氟化氩、氟化氙等气体,高纯度氢氟酸、过氧化氢,对工艺良率有决定性影响。日本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让韩国曾经被“卡脖子”,我们同样面临风险。

很多人提光刻机,但实际上,即使ASML把EUV设备全部卖给中国,如果没有对应的光刻胶和高纯材料,先进制程依旧无法量产。

三、EDA工具

在缺什么的名单里,EDA软件绝对名列前茅。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芯片从逻辑设计、版图到验证,全靠它支撑。全球EDA市场长期被三巨头垄断: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原Mentor Graphics)。

目前,国产EDA公司如华大九天、广立微、芯愿景正在快速追赶,但整体市场份额不到5%。更关键的是,国内EDA产品在7nm以下设计能力仍有限。要知道,光刻机再先进,如果没有EDA工具,芯片设计根本没法落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EDA是中国半导体最紧迫的“短板”。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光刻机,却往往不为大众所知。

四、工艺经验

如果说光刻机、材料、EDA还属于看得见的硬件和软件,那么工艺经验就是一种无形的门槛。

先进工艺的开发是一个极度烧钱和耗时的过程。台积电为了攻克5nm,投入了上千亿美元,团队上万人,历时数年才把良率提升到量产水平。

工艺开发不仅仅是设备到位,更在于:工艺参数的反复试错与积累;良率爬坡过程中的经验传承;跨团队协作的长期默契。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大陆晶圆厂买到了最先进的设备,依旧无法一蹴而就追上台积电和三星的良率水平。

换句话说,光刻机可以买,但工艺积累需要时间和人才沉淀。

五、人才与生态

归根结底,半导体是人才密集型产业。设备、材料、软件最终都要靠人来运用、优化、突破。

目前,中国在芯片设计人才方面储备相对丰富,但在工艺工程师、高端设备调试、材料研发等环节,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到2025年,中国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预计将超过30万人。尤其是具备10年以上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极度稀缺。

同时,我们还缺少一个真正成熟的产业生态。比如:美国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调用IP库、EDA工具、代工厂。台积电的供应链体系覆盖从掩膜版到封测的完整支持网络。

而中国的半导体生态仍在建设中,很多企业处在“单点突破”的阶段,尚未形成协同的合力。

六、资金与耐心

最后一个缺,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长期资本与耐心。半导体是一场“长征”。动辄上百亿美金的投入,动辄10年以上的研发周期,不是谁都能熬下来的。

过去几年,资本热潮涌入半导体,造就了一批明星公司。但也出现了不少“PPT造芯”的案例。真正能沉住气、十年如一日深耕的企业,才是中国半导体未来的中坚力量。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光刻机之外,中国半导体最缺什么?答案可能是:缺的不只是某一台设备,而是完整的产业体系能力。包括材料、EDA、工艺经验、人才、资金和生态。光刻机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半导体皇冠上的一颗宝石。如果没有底座,宝石也无法闪光。

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体系的竞争。中国要真正补齐短板,不能只盯着光刻机,而要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持续的协同和积累。这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中国比较厉害的半导体公司

2.半导体行业,年薪40W是什么水平?

3.半导体丨全球十大封测龙头

4.光刻胶:中国三剑客杀出重围

5.半导体,最具潜力的5家公司

6.半导体设备该变变天了

7.Fab大厂工作5年,“我”变成了高薪废物?

8.假如明天失业,后天你能干什么?

9.半导体行业,亏损最惨的4家公司

10.中国Fab大厂一览表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光刻 半导体
more
“中国刻刀”!首台国产商业化电子束光刻机诞生
国产光刻设备批量交付,成功打入头部芯片产线!
全国首台0.6nm光刻机问世!精度可比肩国际主流芯片厂商
重磅!上海芯上微装 第500台步进光刻机交付!
全球第一、PCB光刻机:芯碁微装赴港二次IPO
重磅!全国首台电子束光刻机!
新突破!国产光刻机陆续交付
20年差距!高盛:中国光刻机65nm阶段,落后ASML两代
光刻胶PPT(80页)
全球市占率35%,国内90%!芯上微装第500台步进光刻机交付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