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勇闯消费电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芯谋 2025-10-13 08:00
碳化硅勇闯消费电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图1

在第三代半导体陷入“红海竞争”的当下,一场由碳化硅驱动的产业变局正悄然发生。今年以来,一系列市场信号尤为值得关注:在生产端,杰华特、晶丰明源等密集推出直驱碳化硅控制器,合封厂家也纷纷推出碳化硅驱动AC-DC方案;在应用端,碳化硅MOSFET陆续导入电视、手机快充、适配器、LED驱动等消费电子场景。

曾被定位在新能源、工业等高门槛市场的碳化硅,正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切入对成本极度敏感的消费电子领域。 

若碳化硅真能突破成本壁垒,进军消费电子,意味着功率半导体市场将发生百亿级的重构。

碳化硅勇闯消费电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图2

“反常现象”背后的破局者

这一动向初见端倪,疑问随之而来:碳化硅真能做进成本敏感的消费电子吗?

为寻求答案,我们与至信微联合创始人何京京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至信微早在2023年研发出适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碳化硅MOS,目前已成功将碳化硅功率器件打入消费电子领域,并实现规模化落地”。  

何京京表示,通过芯片结构、工艺与产品定位的协同创新,至信微实现了碳化硅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条件与成本控制的关键突破:2023年,其首款消费级碳化硅MOSFET成本已与氮化镓持平;2024年,650V系列产品价格进一步降至硅基器件水平公司预计,2025年其消费级碳化硅器件年出货量将突破千万颗。

这一构想实现,开启第三代半导体的“平民化时代”。

何京京称“当碳化硅成本逼近硅基,碳化硅的市场机遇将不再局限于目前行业所认知的增量市场,一个规模高达百亿的存量蓝海市场将随之打开。届时,碳化硅完全有能力全面替代650V以上的全部现有技术,无论是IGBT、硅基MOSFET还是氮化镓。将有望用碳化硅替代650V以上的所有功率器件,无论是IGBT,硅基MOS还是GaN”。

碳化硅勇闯消费电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图3

技术路径的生死竞速

市场的质疑声始终存在。在功率半导体的未来方向上,氮化镓(GaN)与碳化硅(SiC)谁将主导,业界仍未达成共识。

与业界巨头相比,至信微在业内近乎“隐形”——不事声张、鲜少露面,年营收规模刚近亿元,在众多竞争者中似乎不值一提。

然而,其融资进展与股东背景却引人瞩目。2025年,至信微获得深圳国资近亿元战略领投,深圳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其第一大机构股东。作为深圳市国资委直管的全资投资平台,深重投专注于布局“20+8”战略性产业与“卡脖子”关键技术环节。此番押注,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投资方认为至信微手中掌握着独特的技术与差异化竞争力。

何京京认为:“技术路线之争,从来不是简单的体量对比。”“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功率半导体发展的核心方向是提升功率密度——即在更小面积内实现更大功率输出。碳化硅的导热系数是氮化镓和硅基材料的3倍以上,这意味着它在高功率密度场景下具备天然的散热优势,能够支持比两者更高的功率密度。”

“另一方面,成本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随着碳化硅衬底与制造工艺的持续成熟,其最终成本将与氮化镓、硅基器件趋同。从终局角度看,碳化硅不仅具备最高的功率密度,更将拥有最优的成本结构。”

何京京表示,“这是整个产业的β机遇,当这扇窗口被打开后,相信会有更多友商加入,与我们共同推进和见证这一技术进程。”

何京京称,在产业共性机遇之上,至信微已构筑起自身的α优势通过优秀的良率与RSP水平,至信微已建立起显著的成本竞争力目前至信微全线消费电子产品良率稳定在98%以上,RSP参数更已优化至<1.8。至信微已建立起覆盖650V至850V电压范围的全系列消费级碳化硅产品线,成功导入超过30家消费类上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LED电源、电视、手机快充、适配器等终端领域。已建立起全球范围内覆盖全面、布局完善的碳化硅消费级产品线,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碳化硅勇闯消费电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图4

产业模式反思

碳化硅企业从高门槛市场转战消费市场,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半导体的创新之路。

长期以来,“国产替代”是大多数芯片企业的主要叙事方式,而“投资+订单”的扶持模式虽能短期见效,却也容易导致企业陷入低价竞争与内卷困局。 

如果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消费领域真的实现突破,将成为中国半导体在全球功率器件领域的一次重要突围。一旦中国企业在消费级碳化硅市场建立领先优势,凭借先行者效应与生态壁垒,国际大厂将难以轻易追赶。

尽管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仍需时间验证,但我们期待至信微的成功——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突破,也是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从“替代”走向“价值竞争”的尝试。敢于思考业界未想、敢于勇闯无人区的企业,理应获得产业与资本更多的关注。

碳化硅勇闯消费电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图5结语

正是因为敢于创新,三年前,氮化镓领域造就了近千亿市值的巨头。现在,其它细分领域敢于创新的第三代半导体弄潮儿,或许也正在重写这一奇迹。中国半导体产业不仅需要追赶者和模仿者,更需要创新者和破局者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消费电子 碳化硅
more
LED碳化硅载盘行业市场供需分析(附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全景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智研咨询
PCIM2025论文摘要 | 太阳能系统的高效率碳化硅 MOSFET 解决方案
从上游到下游,全面拆解碳化硅产业链全景(万字干货详解)
一片碳化硅,正在改变AR眼镜的未来
碳化硅巨头,终于逆转
SEMICON台湾技术论坛报告总结:AI时代半导体材料创新(四)方形晶圆、碳化硅衬底与先进封装的协同突破
巨头再燃碳化硅之战:Wolfspeed、三星掀起波澜
英飞凌与罗姆签署 MOU,合作碳化硅封装助力灵活供货
新品 | CIPOS™ Maxi 1200 V 碳化硅 SiC IPM IM12SxxEA2系列
股价三日飙升1100%,碳化硅巨头重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