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

Wisson万勋 2025-10-16 18:34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1


低空经济风头正劲,但众多潜在应用因“动手难”而搁浅。如何让智能设备在百米高空、复杂环境下安全、灵巧地“干活”?围绕该话题,日前,工信部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机器人产业》对万勋科技进行了专访。万勋科技以创新的“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技术给出了破局答案。


以下为报道全文:

政策暖风频吹,资本竞相涌入,中国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从城市物流配送的无人机穿梭楼宇,到电力巡检的飞行器翱翔山野,再到应急救援的空中生命线,一幅充满想象的未来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然而,喧嚣背后,真正规模化、高效率、安全可靠的商业化应用落地,却面临严峻挑战。过半的潜在低空应用场景因技术成熟度不足、作业能力有限及安全冗余度低而难以转化为实际价值。尤其在高空、复杂或危险环境下的接触式作业,这些需要“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制约低空经济价值释放的瓶颈。

在破解低空经济“动手”难题的探索中,万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勋科技”)以其全球首创的Pliabot®柔韧机器人技术路径脱颖而出。作为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万勋科技致力于打破非结构化环境的局限,赋予机器人前所未有的低成本、交互性、适应性及安全性,为以低空作业为代表的高危场景提供全新解题思路。

1

场景需求迫切,传统手段力有不逮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2

低空经济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飞行器的位移能力,更在于其抵达目标位置后所能执行的高价值作业。超高压输电线路上一个微小缺陷的发现与处理,传统方式往往需要全线停电、搭建数十米高的脚手架平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窗口,且作业人员面临巨大安全风险;百米高空的叶片巡检与维修是公认的行业痛点,目前主流方式依赖专业人员借助吊篮或绳索进行高空作业,效率低下且受天气条件制约严重,更伴随着难以完全规避的坠落风险……

这些场景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需求:需要飞行器作业末端能够稳定附着于高空复杂结构,如倾斜的叶片、晃动的线缆、光滑的玻璃幕墙表面,并能克服风力、震动等干扰,精准执行接触式操作,如检测探头定位、维修工具使用、清洁装置运行的作业平台。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3

万勋科技市场总监成晖分析道:“空中作业的核心挑战在于‘接触’与‘交互’。”无人机擅长快速抵达和空中悬停观察,但在需要施加力、进行精细物理操作的环节,搭载传统刚性机械臂或其他作业模块的飞行器往往显得笨拙、脆弱且适应性差,极易因碰撞或过载导致任务失败甚至设备损坏,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高空作业对“灵巧手”和“稳定脚”的双重严苛要求。因此,如何破局低空作业中的接触与交互,成为低空经济场景应用能否落地的关键之一。

2

柔韧机器人技术实现应用突破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4
面对低空作业的刚性需求与柔性缺失这一核心矛盾,万勋科技将“柔韧+具身AI”确立为技术攻坚的核心方向。其突破性技术体系建立在三大关键支柱之上。首屈一指的是仿生柔顺运动控制与自适应交互技术,万勋科技摒弃了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高刚性结构和高精度位置控制的思路,其神经元智能系统能实时感知末端执行器与环境接触时的力、力矩变化,如同具备敏锐“触觉”的仿生肢体,通过算法调整关节刚度和运动轨迹,实现“主动柔顺”。
成晖形象地解释道:“想象机器臂触碰高空线缆时,它能像人的手指一样‘轻拿轻放’,感知接触力并自动缓冲,而非硬碰硬导致弹开或损坏设备。这种自适应能力是高空安全、可靠交互作业的前提。”目前,仿生柔顺运动控制与自适应交互技术已形成多项核心专利,相关产品应用也在空中接触式检测、清洗喷涂、精准采样、安全、抓取转移等多项实际作业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5

万勋AP30-N1空中柔韧机器人执行航标更换作业

例如,在风机叶片防雷导通检测中,通过万勋科技AP30-N1空中柔韧作业平台与叶片接闪器接触完成检测,作业时长较传统人工作业可节约50%,作业人员可减少2人,大大提高了日常检测效率;在长江航道的航标灯更换维护任务中,传统人工单次更换航标需要2小时,AP30-N1仅需15分钟;应用万勋科技AP3-P3柔韧系留清洗系统对高楼大厦幕墙进行清洗,不仅彻底杜绝了“蜘蛛人”高空作业风险,作业效率更可提升4~6倍,成本降低30%~50%。

创新轻量化高承载结构与智能材料应用构成了柔韧机器人的物理基础。万勋科技大量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以及定制化的柔性驱动单元,在减轻本体重量的同时,显著提升结构的能量吸收效率和抗冲击性能。轻量化对延长无人机挂载作业时间至关重要,而材料的“柔”与结构设计的“韧”结合,让机器人既能承受高空作业中的意外磕碰或风力扰动带来的冲击,又能保持足够的刚度和精度去完成如拧螺丝、刮除附着物等需要一定力量的任务。成晖表示,柔韧机器人的本体材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而非金属材料,因此成本低的同时,极大增强了耐用性。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6

基于大疆M400的AP3-P3开展空中清洗作业

复杂环境主动感知与智能决策系统是高空自主作业的“大脑”与“眼睛”。万勋科技深度融合多模态传感器,包括深度视觉、触觉、激光雷达等,即使在光照多变、反射强烈、背景杂乱的高空环境下,也能稳定构建作业场景的三维模型,精准识别目标物及其状态。
结合智能算法,系统能根据感知信息、任务目标及本体状态,实时规划最优运动路径和作业策略,并具备一定的异常工况自主处理能力。成晖指出,在百米高空,机器人必须具备强大的“单兵作战”智能,减少对地面人员实时操控的依赖,“柔韧机器人作业系统能自主感知并适应外部环境,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行作业,什么时候需要自适应调整姿态以保证安全,这是提升作业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

3

赋能高空场景,拓展应用边界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7
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技术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卓越的场景拓展性。这种拓展性首先源于技术内核的通用性,即对复杂环境的强适应能力、安全的物理交互能力,以及模块化的架构设计,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需求,灵活组合与更换功能模块,极大地提升了其功能多样性与任务适应性。
成晖表示:“Pliatbot®是一种通用软体机器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柔韧具身智能架构。其底层技术逻辑,如柔韧本体、神经元具身智能算法、柔韧感知交互、智能精准流控、环境自适应等,可以无缝适配到不同的机器人形态中,进而相对平滑地迁移到各类看似不同但需求相似的场景。”
具体而言,Pliabot®柔韧机器人技术以模块化开发平台,复用标准模组,开发出柔韧肌肉、柔韧关节、柔韧单臂、柔韧双臂、柔韧本体系统等多形态灵活应用,可与无人机、移动底盘、充电桩等各类平台组合,灵活地满足不同领域、行业和场景的实用性与规模应用需求。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8

万勋科技亮相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

目前,万勋科技的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技术已成功转化为一系列面向低空经济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在实际场景中展现出强大效能,覆盖地产物业、交通基建、电力能源、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多个低空经济核心领域,其解决方案在国内外数十个标杆项目中成功落地应用,服务客户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大型公共事业机构,充分验证了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技术在实际复杂高空环境中的可靠性、卓越性能与产品安全。

融合无人机机动性与柔韧机器人灵巧操作能力的“机器人+无人机”系统,代表着低空作业自动化的终极形态与发展方向。成晖表示,无人机解决了“到达”的问题,而柔韧机器人解决了“干活”的问题。两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能力的质变,将催生一个庞大的自动作业服务市场。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9

全国首个自动充电机器人快闪体验站

万勋CF1柔韧全自动充电机器人引围观

在低空经济场景之外,万勋科技的柔韧机器人也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力,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工业制造等领域。以新能源自动充电为例,在近期落地的全国首个“机器人+”自动充电体验站中,万勋科技提供的“柔韧充”解决方案便是基于由软材料仿生肌肉构成的“柔韧臂+具身AI”,充分模拟人类手臂柔性动作与智能交互特性,保证了超高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轻松匹配各类主流及非主流车型、应对多变的用户操作状况和复杂多样的部署要求。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10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11


《机器人产业》专访 | 万勋科技:具身智能柔韧机器人解锁空中接触式作业图12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市值一度逼近100亿港元
“谣言四起”的人形机器人圈
「迈向智能体时代」2025高工移动机器人年会议程官宣!
今年近5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冲刺IPO,已有9家“上岸”
十年沉淀,一次聚变!2025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年会来了
移动机器人避坑系列开篇丨融资几十亿,何时见真利?
太狠了,四条腿被锯掉也能爬!通用大脑开启机器人「无休」时代
国人之光!CoRL 2025 最佳论文奖 UniFP | 基于强化学习的足式机器人混合力位控制统一框架
快讯|广交会聚焦服务机器人,培育外贸发展新亮点;千觉机器人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均普智能加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等
报名通道 | @所有人,高工机器人年会来啦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